作文中心散文

千古一哭散文

本文已影响 1.74W人 

庄公袭莒,杞梁殖战而死。庄公还,遇其妻于路,使使者吊之。妻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殖死于罪,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妾不得与郊吊也。

千古一哭散文

公乃吊诸其室,成礼而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外无所依,内无所倚,将何以立?吾节岂能更生哉!于是,援琴而鼓之。哀感动天,城为之堕。曲终,自投淄水而死。

后人伤之,故有“杞梁妻歌”。

这个故事,录自明·蒋克谦编辑的《琴书大全》。因为,“杞梁妻歌”曾是明朝以前的古琴曲。

杞梁,名殖,一作植。春秋时齐国大夫。齐庄公四年(公元前五五○年),齐袭莒,杞梁与华周率兵抵莒郊,被俘而死。杞梁妻孟姜迎丧于郊,与齐庄公相遇。齐庄公派使者在郊野给杞梁吊丧,孟姜认为违礼。齐庄公只好亲自至孟姜家按照礼数给杞梁吊丧。等齐庄公走后,孟姜弹琴哭夫,竟感动了天,天动地摇,使齐国都城崩堕。孟姜一曲弹毕,投水自尽。

这就是孟姜女哭夫崩城的故事原型。后来,被改编成:范喜良被秦始皇抓去造长城而死,孟姜女千里而来寻夫,见丈夫已死,抚尸大哭,哭倒长城。

孟姜,姓姜名孟。姜是齐国大姓,孟是老大。孟姜是姜家长女。哭夫崩城的故事原型里,孟姜知书识乐,恪守礼教,一派名门之女的作风。因为生活忽然失去了依靠,怕名节不保,故而绝望,投水自尽。那时,她很年青,还未生儿育女,出身于望族,嫁给了做高官的杞梁。本来,生活得很美满幸福。却齐国袭莒,杞梁率兵为先锋,竟被俘而死,这显然死得不光彩。齐庄公还兵回国途中,碰上孟姜来迎丧,敷衍了事的应付一下,齐庄公派了使者于郊野就地吊丧。孟姜强忍悲痛,为丈夫讨公道,让齐庄公到她家吊丧,因为,在郊野举丧是不合礼数之事,是对死者的侮辱,死者是有身份的官员,不是无家的流浪汉。齐庄公拿孟姜的知书达礼没办法,只好无可奈何地将死者应得的声誉和礼数还给死者。杞梁虽是被俘而死,说起来不好听,但毕竟也算得上是为国捐躯。

其实,真正不光彩的是齐庄公。当时,齐是大国,莒是齐旁边的小国。齐庄公为了扩张版图,挑起战争,竟进行偷袭。偏偏莒国有准备,白白折了杞梁。杞梁作为齐国大夫,不得不听命于齐国君主,而成了不光彩的牺牲品。对于这,孟姜应该有所明了,故而,为丈夫抱冤。故而这份为冤而哀的悲痛能够感动上苍。

从表面上看,孟姜因夫死而自尽,是个感情至上的痴心女。其实不然。她为夫迎丧时,落落大方地与齐庄公论礼,显然,很理智。她弹琴歌哭,诉说她的绝望是因为无父无子而失夫,太没倚靠了。假如她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凭着她是大夫之妻,不可能没有物质条件过完一生。因为她很明礼,懂得名节的重要,她要保住良好的名节,宁愿灿然而死,不愿赖活。她乃是礼教名节的牺牲品!

人的死亡,共可分为三类:自然而亡,为欲望而死,守名节而死。自然而亡,完成了一个生存。为欲望而死,被人类动物性的快乐原则吞吃。守名节而死,成就于情操、完成于道德。相比之下,守名节而死是最高尚的。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因天长地久而生生不息。如何达到永恒,才是人类保持世界最大也是最终极的指标。人类在地球上睁开眼睛,展开审视和观察,发现了宇宙(世界之上的无时无尽无边无际),开始尽量为使这个世界与宇宙同体而努力,追求永远。动物性的唯快乐为是,狞厉,残忍,不择手段,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弱肉强食,人吃人。因此,人们成立伦理道德维持平和以期永远。

地球是圆的,是圆通的。地球上任何东西的建立,都会象是筑起一堵墙,挡住那面,守住这面,可以避风而有安全保障,但造成了碍滞和制约。任何一种本体论的出现,都会产生价值论和悖论。道德伦理的本体产生后,随之而出现的价值论与悖论在道德作用中矛盾。在道德规范中,人们受到保护,也受到迫害。任何一种文明,都犹如一个祭坛,会有牺牲品被摆上去。

本来,孟姜可以继续活下去。她还年青,夭折掉生命,多多少少有些不应该。生命的生死,以符合自然为圆满。生存是可以自由的。却孟姜为了名节,终止了生命,这当然是个莫大的悲剧,也是一个莫大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假如人类不建立道德标准,这个世界没有礼教名节,也没有和平法则,人们无法保持生存的安全,也根本无法追求永远。道德标准成立之后,有了礼教名节,却生命的自由存在受到了约束甚至受到扼杀!

因为世界太大,人们无法在生存形式上与世界大同,只能是徘徊在各自的地区之中。于是,人情民俗与地理的各有差别使人们分疆分域。部落聚居之后,出现了国家。个体生命的'无法绝对独立,需要依赖组织或集体,国家机制于是成为个人的保护伞。个人意志必须服从集体意志,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杞梁为国家利益而死,尽管不正义,作为齐国的大臣,他只好这样。孟姜无法为丈夫之冤申张,只能付之于悲伤。道德、法律、国家利益对个人的笼罩,产生了这个悲剧。

个人意志的独立,才能达到绝对自由的存在状态。这要实现的话,所有约束个性的东西都得打破。“杞梁妻歌”改编为“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成了爱情和个性自由的化身,为了挣脱礼教和国家利益(这里面含有阶级仇恨的成份)而哭倒了长城。

“杞梁妻歌”的哭,因为悲剧。“孟姜女哭长城”的哭,为了反抗。这是二种不同的哭。却也是程度相等的千古绝唱式的千古一哭。道德礼教和国家利益的成立或推翻,并非个人意志的力量之所能达。但个人思想和精神,因安全保障和个性自由的双重需要,而于其中挣扎。这二种不同的哭,所哭出的乃是这个挣扎的声音。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