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荐作文

高考作文总结

本文已影响 1.25W人 

篇一:北大漆永祥老师总结高考作文的15类

高考作文总结

赌咒发誓体,就是全文充斥“一定”、“必须”这样的句子以表决心显勇气;

空言泛语体,就是无论写什么人什么事,都是一通看似高妙、实则空泛的废话,即使套在王安石、文天祥身上都适用;

小资美文体,就是用抒情的语调、无病呻吟的口吻来描述与议论; 爹死娘病体,就是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故事,目前较少; 故事拼凑体,就是事先准备四五个励志故事,无论什么题目,都用这几个故事编织成文,此类较多;

四平八稳体,就是一味求稳、“40分万岁”的作文;

龙头凤尾体,就是开头有“气势”,结尾要“升华”,中间却是段猪腹;

排山倒海体,即用漂亮整齐的排比句贯穿全文;

亮点闪光体,则过分追求文章中有亮点,以引起阅卷者注意; 副题题记体,就是作文正题之下尚有副题,开篇再用鲁迅、莎士比亚等人的名句为题记,中间再用小字标题,将一篇文章割得四分五裂,近几年最为流行;

生僻艰涩体,即故意用生僻字词与艰涩的语句,显摆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往往错别字满纸;

此外,还有时空穿越体、文白夹杂体、天书地咒体、符号图画体等。

今天的高考生是与社会隔绝的一代,他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动力感知社会,写作文只能在程式化、模版化的“套子里”钻来钻去。为了赢得分数,为了讨好“老师”,他们不说真话,也不会说真话,只能讲大话、套话。

这是,语文老师的问题吗?自然不是,这是社会问题!

篇二:【作文 研究】漆永祥高考作文访谈

漆永祥,北京大学中文系与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语文高考阅卷组副组长。

高考作文每年都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人们关注命题,因为它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潮流;人们关注评卷标准,因为作文占分比重最大,阅卷的主观因素多,它关乎公平;人们还关注高考优秀作文,因为它将是来年应试的标杆。近年来,“高考体”文风盛行,人们批评学生作文假大空,又让人将高考作文与学生诚信等道德品质相联系。应试作文的指挥似乎已经将作文教学拖进了泥淖。那么,高考作文阅卷的过程和评分标准怎么制定?阅卷组怎么看待“高考体”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够得高分?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的指挥作用该怎样发挥?作文教学与应试作文的关系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漆永祥教授。

  模式化套路化的作文得不了高分

李:据说高考作文阅卷在开始之前,会先定出几篇“标杆”作文,然后以此为参照打分,是这样吗?

漆:作为一个参加高考阅卷20多年的老阅卷员,尤其是近些年来我负责北京市语文高考的评卷工作,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高考语文命题呈现出逐年简单化的趋势,这造成部分题型的区分度不高,要把优秀学生选拔出来,作文就显得更为重要,也给作文背负了许多本不应该背负的担子。也因为如此,我们在制定北京市高考作文评判标准的时候,总是戒惧兢兢,如临大敌,在极大的压力下工作。

我们的阅卷工作,每年都经过多日的试评,在全体阅卷员熟练掌握标准后方进入正评。作文组还要进一步摸清考生答题情况,制定标杆作文(更准确地说是样文,每个分数段都有几篇),才逐渐进入背靠背的双评工作。在双评超出阈值时,就会自动进入三评,极个别三评仍不能定的卷子,就会由题组长甚至阅卷组领导作最终判定,力争做到准确、公正、公平,万无一失。

李:对考生和家长来说,高考阅卷是很神秘的事情,加之高考作文打分有主观因素,因此作文评阅的公正性经常遭到质疑。比如我们会听到阅卷太快、打分随意、凭个人好恶打分、阅卷组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等说法。作文评卷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漆:我也了解社会上对高考作文阅卷的诸多“传说”,比如阅卷组喜欢什么文体什么文体分数就高;对材料作文,阅卷组在审题立意方面有一个指向性的“打十环”的标准,偏离则不能得高分;对个性化、批评社会现象以及其他具有挑战性的作文进行打压等等。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毫无根据。至于网上盛传的0分作文,更是网友才智创作的“妙文”,真正高考中的0分作文很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空白卷。

批评的声音年年都有,大多是误解。造成误解的原因,一是大家对高考阅卷的过程不了解,二是我们很少从阅卷角度向社会公众做解释与说明,以至误解愈来愈多、愈来愈深。 高考阅卷有时间限制,必须在10天左右阅完所有试卷。确实不可能用太多时间去品评一份高考作文。阅卷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全文,给出一个合理的分数。这就对阅卷员的能力与素养要求极高。作文阅卷员都是有丰富经验的大学与中学教师,他们对高考作文和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平非常了解,对当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分析与样卷评判非常熟悉,能保证阅卷速度和阅卷质量。再加上双评的“双保险”,甚至有的卷子到三评、四评,就更从制度上确

  保了作文阅卷的公正性与准确度。

在实际阅卷中,我们坚持“两个可允许”与“两个不允许”:允许考生水平有限,允许文章有瑕疵;不允许以高校师生作文水准论高低,不允许以中学教师各自教学水准论高低。这就要求每个阅卷员,绝不能将个人好恶渗入高考阅卷中,必须以阅卷组制定的参考答案为标准,既没有什么指向性的“打十环”,也不存在具有倾向性的喜欢什么文体或者风格。 李:评定一篇高考作文优劣主要标准是什么?

漆:我们评定作文的优劣,主要是看文章的内容与思想,鼓励考生敢说真话,敢讲自己,对于有思想、有才性、有个性、有见解的作文,我们给予高分;退而求其次,也是文从字顺,说理自然,叙述流畅,故事可信,有些小小感想的作文。我们反对过于模式化、套路化的作文,过于强调文章的架构与步骤,而这些东西又不

能承载其内容的作文,在北京高考作文中是得不了高分的。

李:该怎么理解“真实”?高考作文如果缺少所谓“伟大意义”,会不会影响分数? 漆:根据我自己的调研结果,许多中学生平素的日记与习作都比考场作文写得好。日记与习作中有他们自己的话语与故事,率真任情,真情流露;而一旦入了考场,就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与平素判若两人。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许跟语文老师强调作文要有主旋律、要升华、要有高境界高目标有关。孩子们板起面孔作“小大人”状,讲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大道理”或“劲吹赞歌”。这让我们既着急又痛心。十六七岁未出校园的孩子能有多少成熟的世界观?能有多少典型意义的高大全事件?能将一篇文字升华到什么程度?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喜怒忧乐、生活百味等形诸笔端,谈一点感触,讲一些体会,做到文从字顺、事具意全,就是好作文。

我们提倡孩子们敢写自己的生活,敢写自己的喜乐甚至忧愁,敢写百样十色的社会,甚至批判社会现实,只要他说的有道理,我们都鼓励与认可。社会与考生必须信任阅卷员,敢于表现,敢于创作,只要你有出色的表现,是会被伯乐发现的。

多写记叙文或可扭转“高考体”文风

李:近年来有一种比较重要的观点认为,高考作文命题的议论文导向是一种进步。因为高中生会写逻辑严密、论证有力的议论文的太少了,而写好议论文是写好抒情叙事类文本的基础。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漆: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写好记叙文才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记叙文更能体现语文功底与写作水平。

试想一个学生连基本的语句语序都说不清楚,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都叙述不完整,还从何谈起逻辑严密、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我曾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考作文做过研究,发现20世纪50年代的作文大部分是记叙文,后来才慢慢变成议论文的天下。同时,我认为高考作文命题并没有有意识地向议论文的方向引导,只是考生和教师觉得议论文好写,所以才出现了大量的议论文。

李:根据您的阅卷经验,高考作文中哪类文体最多?写作的整体水平如何?

漆:高考作文中,议论文占到八成以上,我形容是“百花寂寥,一花独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平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习作,也是议论文居多。一些人认为议论文有思想、有高度,看不起记叙文。还有人认为议论文好下手,搬几个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说几句无关痛痒的陈词滥调,四五段搭在一起,再开个头结个尾,就可以拼凑成文。我曾经说过:“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严重;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这种‘高考体’文风亟待扭转,甚至可以说到了非改变不可的程度。”主要针对的就是此类议论文。能写一手好记叙文的学生实在是太少。

李:您怎么评论“高考体”作文现象?

篇三:拷问高考作文——————————

拷问高考作文——————————

命题与评分机制存系统性缺陷

高考结束,余温犹存,与往年一样,高考作文迅速成为热点:“爱迪生怎么看手机”、“根据大豆写作文”、“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上善若水任方圆”语文科目考完后,这些各省市作文题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随之而来的即是“人人写作文”的盛况,以及各种真真假假的零分和满分作文的集体涌现。面对这每年一次的公共话题,人们不禁要问,高考作文惹了谁?

  分数究竟怎么评

高考作文为何会引起全民热议?除了“举国高考”本身外,“最表面化的原因是数理化外语等,许多人不懂,大众能看懂的就是语文,而语文中的作文最具有说服力,社会各界都可以发表意见。”去年曾以一篇万言信——《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引发学界关于教育大讨论的高级语文教师杨林柯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此外,某种程度上,作文是高考的一个缩影。“这些年随着社会阶层固化的加剧,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只剩下高考似乎还能起一些作用,关注高考作文也是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希望从中看出教育改革和变化的信息。”杨林柯说,“再有,高考除了为高校选拔优秀考生外,也是对社会价值观和精神走向的一次总检阅,而作文最能说明问题。”

那么,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是如何评分的呢?以北京为例,今年高考作文仍分四档,一类文大概50分至60分;二类文40分至49分;三类文30至39分;29分以下为四类文。阅卷组在试评中挑出十余篇作文,当做各档的“标杆文”。据北京高考语文阅卷小组副组长漆永祥介绍,两位评卷员会对同一篇作文“背靠背”式评分,若两人给出的分数差距达到或超过预先设定的差值允许值,这份答卷将由电脑自动派发到第三位评卷员进行三评,若仍无法确定分数,将进入仲裁组进行评定,有些标新立异的作文可能会最终进入到五评。

然而,多年以来,由于阅卷压力大和套路式写作等原因,高考作文评分总会出现分数“趋中率”过高的问题——即二类文占比例过大。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曾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高考作文趋中率太高,相当程度上已失去选拔的功能,许多省市二类作文卷占75%-80%,评分等级的这种非正态分布,不能反映考试水平,对考生很不公平,北京市城区重点中学高考作文平均分数与远郊区县一般学校相差也就1—2分。

杨林柯拥有25年教书生涯,参加过十余年高考阅卷工作,他告诉本报记者:“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毕竟阅卷任务在那放着,不快不行的。每篇作文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这一方面和阅卷技术提高有关,另一方面和高考作文的训练模式有关,就我的感觉,70%左右的作文基本是一个套路,没什么创新,面对精神流水线下的产品,评价快也是自然的。有一年,两个博士生说他们的阅卷速度,一个每篇21秒,一个每篇23秒,我是45秒,但已是我的最快速度,这种快速评价不利于优秀学生,也影响了中学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自塑精神的积极性,导致语文教育质量越来越下滑。”

  作文究竟考什么

直到6月6日,高考前夜,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连中国依然会接到不少学生和家长的`询问:今年高考作文是否会写“中国梦”?“有不少考生干脆写出了自己的‘中国梦’,拿给我看,让我给出分数。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会坦诚地讲出我的看法:2013年,出‘中国梦’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连中国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希望大家不要简单理解高考作文的命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学生不爱写语文课上的作文,甚至在学生中间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于是,各种各样的考前猜题与范文背诵,以及虚夸的表达技巧,被灌输到学生脑中。一位考生告诉记者:“我们会背一些名人名言和作文素材,有时也会在考场上杜撰名人名言,那样比较有档次,反正阅卷老师也不知道是谁说的。”温儒敏就曾表示:“现在高考作文宿构、抄袭、套

写成风。有位老师说自己找了三个名人——季羡林、霍金、苏东坡,让考生背熟这三个人的名言,经过排列组合,可以应对15个不同的题目。”

某种意义上,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思维,但应试教育下的作文考核,似乎难以判定学生的整体水平。“作文应该考学生的理解、立意和逻辑思维以及文字能力。国内高考某些作文考题本身立意较高,但是实行分省命题的各省水平参差不齐。或许作文能力根本不应该通过考试来体现,至少目前设计的考题和评分均难以客观评价考生水平。”学者张千帆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在杨林柯看来,作文应该考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不仅仅是‘揣摩圣意’的能力和表面文字功夫和书写水平。往往越是有天赋的孩子在目前这种流水线式的评价体系中越是充满风险,因为有些问题不能想也不能说,这些孩子只能夹起尾巴,揣摩命题人和阅卷人的脸色说话,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个性思考,只好说些无关痛痒的话。看看美国和法国的作文题,我们的高考题真是无地自容,我们教育的摸高线标准设计本身就比较低,这是教育大一统的必然结果。”

“我们相当多的学生,不关注语言,只关注做题;没有心灵,只有现实。”连中国总结道。

  改革之路

与往年的“嘘声一片”相比,今年外界对高考作文的评价似乎冷静许多,“这么多年,高考作文题变化很大,需要好好总结,从学理上去研究和提升,而不只是传媒炒作一番就过去了。当然,如何从政策上保证,物色和建立确有专业水准的命题队伍,更是非常要紧的。”温儒敏在博客中写道。

近年来,高考作文改革不断被人提及,下一步该如何走,似乎仍然是个未知数,专家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在招生体制难以撼动、大学自主招生难以实现的背景下,我觉得高考作文改革应该提高作文在语文中所占分值,占100分如何?能否写两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别再考那些弱智的选择题,另外50分让给阅读背诵即可。只有作文分值高了,学生才会去积极读书,坚持写作,教师才能放开束缚去教,克服语文教育多年来少慢差费的弊病,语文教育教学的精神价值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杨林柯说,“另外,高考作文命题要努力触发学生的公民思考和公共关怀,培养公民意识,考那些常识和矫情的东西似乎要求太低了。这一点,大陆应该学学台湾和香港。”温儒敏也曾表示:“现在英语是150分,语文也是150分,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此外,也有学者表示,作文并非检测语文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解决考题和评价标准公正性等问题之前,应该停止作文考试。”张千帆告诉记者。

几乎可以肯定,关于高考作文的讨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下去。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