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精选8篇)

本文已影响 3.21W人 

漫漫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古建筑的散文,欢迎阅读!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精选8篇)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 篇1

这是一曲绝响,一曲我国古代纯木结构的绝响。

它就是广西容县的真武阁,静静地耸立在绣江边上,一立就是430多年。

真武阁是430多年前一位无名工匠创造的一栋技艺高超的纯木结构建筑,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它的惊世骇俗不亚于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和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真武阁与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并称古代“江南四大名楼”,并非过誉。

尽管它二楼以四根悬空的金柱承担着三楼的重量,但狂风撼不动它,暴雨打不散它,雷电击不碎它,地震摇不倒它,火灾躲避着它,虫蚁敬畏着它,人们更是小心翼翼地守护它。

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局限,真武阁没能像艾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万里长城等那样引起世界性的关注,但它在建筑史上的意义却仍然是十分重大的。作为与黄鹤楼、腾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四大名楼”的它,就现存楼阁的历史和建筑艺术而言,完全无愧于魁首的地位。黄鹤楼和腾王阁都是当代重建、年龄仿佛20出头的小弟弟呢,岳阳楼也才100多年,而真武阁却高寿达4个多世纪了!

这个奇迹,建造的初衷,是因为容县非常干燥,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火灾。根据迷信的说法,人们想到了要建一座祭祀北方水神的天帝玄武的庙宇,也就是真武阁。

当年建造真武阁的工匠不会知道真武阁会如此惊世骇俗,他们只是默默地劳作着,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不经意间就创造出另一个世界奇迹。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 篇2

我的家乡住在开封,那是闻名中外的七朝古都。有许多名胜古迹,象铁塔、繁塔、禹王台、延庆观等,最有名的古建筑还数龙亭。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龙亭,传说龙亭是大宋朝皇帝赵匡胤登基的地方。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名扬天下,是开封的城市标志。每天都有很多人从世界各地来这里参观游览。龙亭大殿坐北朝南,坐落在高高的深红色基台上,雄伟高大。有许多台阶,上去一次要费很大劲,所以皇帝是骑马上去的,现在还有当年的马蹄印呢。站在龙亭大殿向前看,能看到开封市的全貌。

龙亭大门前有两个大湖,一个是杨家湖,一个是潘家湖。连接两个湖的是一座美丽的玉带桥,玉带桥上有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栏杆,象彩虹横卧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

到了深秋季节,龙亭要举办一年一度的菊花花会,整个公园都成了菊花的海洋,只要你一进门就会陶醉在花香之中。

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宋朝时龙亭大门口的这一条长长的大街,著名的开封市二师附小就在这条街上。

我爱龙亭,这个美丽、古老的龙亭。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 篇3

我的家乡在佛山,这里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建筑----南风古灶。南风古灶是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久远、保存最好的,最古老的龙窑,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从南风古灶正门进去,你会看到正门的西北方向有一座“龙窑”。龙窑四面通风,里面可以放许多陶瓷,窑口放了很多木柴。

沿着龙窑旁边的小路过去,就到了一条小巷,小巷两旁有很多栋房子,有住的房屋、有监狱、有洗手间……

出了小巷后,沿着小路再走一段时间,你就能看到做陶瓷的大厅和展示区了。那里天天都是人山人海,有的在做陶瓷、有的在做砖陶瓷、有的在大厅玩耍、有的在展示台看作品。

一进门,你的西北面就是制作陶瓷的地方了。那边有10到20台制作陶瓷的机器,还有3到5个洗手池,还有收银台,展示台……

你做陶瓷时,可要小心你的手了,那儿的转盘很粗糙的,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划伤你的手哦!

南风古灶是我们佛山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爱你啊!----南风古灶!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 篇4

都说流水无痕,岁月却常常用一种平和的,甚至是意兴阑珊的笔触书写指缝间渐渐淡去的流年。

对于一个喜欢有“历史”的人,会钟爱一切带着古典意味的东西。在金坑村,我所说的历史,是指岁月在这里留下的或深或浅的痕迹。大到这一群的建筑,小到这建筑上的一个小小的构建。在这里,所有的景物在缓慢中后退,仿佛是一部慢慢回放的老电影,那些依次出场、退场的人和物的片段,在岁月的印痕里如水印般的逐渐清晰、明朗,从此,那些被淡忘在流年里的岁月过往,就被一个模式固定下来了。

在金坑的这些明清时代建筑群里,“危宅”和“儒林郎第”是最能体现其建筑艺术精华和风韵。在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里,孕育、发展并衍生出的这两座古民居建筑的内部结构和格局,充分体现了当时宗法制度的观念形态。竣工于明崇祯五年的“儒林郎第”,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拥有123间房间,是一座集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的古民居,屋檐下长条形白底彩绘,历经百年风雨仍鲜艳夺目。那些取材于民间生活场景或官场宴饮礼仪的壁画,或浓墨重彩,或工笔写意,或浩浩长幅,或盈尺小品,所及之物无不栩栩如生。这些颇具匠心的砖雕、石雕、木雕,不仅雕工精美,刀法明快,还融人物、山水、花鸟、故事为一体,意趣动人,寓意深刻。

在深深的庭院里,雕梁画栋的残片停留在岁月深处,布满包浆的拙朴和凝重,满覆时光的履痕。徜徉在幽暗并带有一点残破的院落,品读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或与一棵树独语,或与一朵花对话,你会忘记身后的方向。这里的建筑都有自己气场,这些看不见的气场就如你正置身于民间的某些生活场景,一些市井的喧嚣声此起彼伏,你会发现它曾经存在的气场的力量如此巨大,如今却随风飘散……

“危宅”是由五个大小一致,风格接近的大厅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的建筑。大门朝街,门上是青砖雕刻的飞檐,通过工匠们巧妙地组合,动物、花草、藤蔓不仅活灵活现,且形意俱佳。门内正对照壁,宅内不乏精美的木雕图案。在大厅之间,有门互通,前厅是厢房,后厅是耳房,大厅与厢房、耳房之间各有一方天井,若是春日,在阳光充足的日子,在这小小的天井里,置放上一把藤摇椅,窝于其中,慢慢品匝一壶高山绿茶,享受时光的悠闲,一种惬意便会戛然而起。

庭院有风穿堂而过,将暑热吹薄,院门被斜阳拉长的身形,萧索地罩在光晕里,与静谧面面相觑,思维越过悠长的午后,与苍凉的古意便有了刹那间的融合。

穿过“危宅”的耳房,一座荒芜的小花园把那些散乱的,扩展的思维裸呈在你的面前,如今房主人虽已将它辟为菜园,但园子西头的一株古梅树仍生机盎然,还保留着对远去生活的记忆。几株挂满果实的桃树和一畦畦蔬菜,规划着岁月里通俗与雅致并存的生活形态,让人在恣肆的绿色中,遐想自然弧线勾勒出的勃勃生机,并把这些生机,藏匿于宅院的每一个角落。

在山区,人们最为亲切的,永远是脚下裸呈的土地。如今,许多人背井离乡,抛弃土地,去外面的世界寻求更好的发展,对旁观者来说,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的权利,无可厚非,而这也仅仅是时代变迁中的一种过程。

对于古意,因不同的取向,所以每个人所喜爱的也各不相同。我所喜爱的古意,不是那种用现代材料构筑的仿古建筑,譬如那些影视城、仿古商业街等等,而是那种带着包浆的,洗尽铅华、匠心独具,呈素朴姿态的古意。它可以通过内心的雕刻,细腻地再现出历史与现实的吸纳和遗弃,同时也能把思维的朝向引渡成一种生活中的习惯,让远古的意趣纠结在古典气息的光芒里、掩藏于岁月深处,欲罢不能。

洗去岁月的包浆,穿梭在理想与现实中,这些古建筑经过年久日深的时光濡染与渗透,在浓缩的一寸寸光影里,一些破损的未被人工休整的遗址里的荒凉,沧桑和遁世的悠远,暴露在光阴里一望无遗的坦然,以及衔接着历史内涵的外在断裂的决然,自然并能够接收到远古信息的空气,会令人有一份说不出的舒适和安宁。用眼角的余光轻轻摩挲视线里的一砖一瓦,会让你触及灵魂最深处的柔软和幽古的恬静,听任岁月悠悠,芳草斜阳。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 篇5

建筑作为人类生存活动的一种形式,与人类社会的进程密不可分。建筑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产生的一大物质内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靓丽风景,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的产物。它并非只是简单的一砖一木堆砌,而实实在在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从原始建筑的各种洞居、树居、穴居,到古代建筑的楼、阁、轩、榭,至现代建筑的高楼林立,无不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据记载,建筑被最早赋予实用功能之外意义的',应该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其时,百家争鸣,建筑的意义也成了先贤们争议的对象,其中持明显对立立场的是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和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法家认为建筑的意义应只在于适用,“不求其美”、“不求其大”,足以“避燥湿寒暑而已”。墨家与法家相近,认为建筑只是为方便人生,而“不以为观乐”。而与此相对,儒家特别注重艺术的教育作用,认识到建筑也是教化的有力手段,所以,体现君王权威的宫殿就应该具有宏大、威严的所谓“大壮”风格。虽然儒学建筑观带有很强的社会功利性,既不全面也不完善,却第一次表明了人对建筑艺术的自觉。因此,在宫殿群里“殿基高巨之风”和高台建筑日盛。这种“高巨之风”即使到了诗文大盛的唐朝,在唐诗中也可窥一斑;如苏轼的《花影》:“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骆宾王的《帝京篇》:“乃复道斜通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许浑《行次潼关题驿后轩》:“飞阁极层台,终南此路回。” 王勃《临高台》:“紫阁丹楼纷照耀,壁房锦殿相玲珑。”高台建筑作为我国古典建筑的一大风格,已经在唐诗这种主流文化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了。至秦汉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传统建筑的抬梁、穿斗和井干三种主要木构架体系基本形成,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和屋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维护隔断的作用,使房屋的其它构造从使用价值中解放出来,起到了更多装饰的作用,让民族智慧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得到更多施展、发挥空间。“斗拱”和弓橼形成的“飞檐”上,任由蛟走凤飞,每一片“秦砖汉瓦”,都可以着彩点墨,更兼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庭院式构造,把中国人文精神中的“含蓄内敛、古朴典雅”的气质呈现出来。有谁能说其中的一砖一木不关情呢?

中国的建筑美学,似乎一直被我们忽视,直到1932年11月,梁思成、林徽因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中的《平郊建筑杂录》一文中提出“建筑意”的用语。他们说:“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顽石会不会点头,我们不敢有所争辩,那问题怕要牵涉到物理学家,但经过大匠之手艺,年代之磋磨,有一些石头的确是会蕴含生气的。天然的材料经人的聪明建造,再受时间的洗礼,成美术与历史地理之和,使它不能不引起赏鉴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会,神志的感触。”“建筑意”也如同“诗情”、“画意”一样,在诉说,在歌唱,充满了感情。它与“诗情”、“画意”的不同,只在于它的表述采取了建筑独有的艺术语言而已。一代才女林徽因认为建筑是美学的、艺术的、诗意的。私下认为,正是林徽因本人具有非同寻常的远见卓识,不仅博得“才女”之名,还让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个优秀男人珍爱了一辈子。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 篇6

其实,我们曾探讨过这个故事,当时你只是草草的说你在学校里看过也和同学们讨论过。但我还是想请你现在用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习一遍,如何?!

对了,你还记得英国那位名不经传的建筑设计师吧?当时他除了年轻,一无所有。但他幸运的是参加了当地一个城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只需一根柱子就可以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那些权威人士在进行验收时,强烈反对。为什么呢?不就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头顶的天花板只用一根擎天柱太危险,所以他们的决定是:要求他立即、赶紧多加几根。可他的自信与固执惹恼了官员们,他险些被送上法庭。在迫于种种的压力下,他最终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计策。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但是却又不让它们与天花板真正的接触。这个摆设一晃过了300年。在这300年中,官员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支撑天花板的柱子还是那一根。

直到有一年,市政府要修缮天花板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消息一夜间不胫而走,可想而知,世界各国的建筑家和游客们都慕名而来。大家都想看看这根神奇的柱子,这个市政府大厅也因此得名——嘲笑无知的建筑。

后来人们在仅存的一点资料中找到了这位建筑师当时曾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自信至少90年以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一句坚持。”

你说,当时那些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如今还活着的话要如何说、如何想啊?

300年的历史不是足以说明、证明一切了吗?也许300年前所有的官员都在嘲笑他痴人说梦,可他却用时间告诉了世界,他可以把梦想擎到天堂的高度靠的是——自信。

孩子,最近你很自信地说过你已经是个大男人了,不需要我们管了。我也相信你的话是对的。因为这次艺考,你用几乎完美的结果、从容的状态、稳健和大气的台风、以至灵敏快速的听觉征服了那所中国211中著名大学的众位考官们 ,让他们打出了管乐众考生中的最高分。说实话,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清楚你完全可以独立应对困难和考验了。作为你的妈妈,真的很欣慰!这也是你,想成为一个大男人最基本的先决条件。

可是,最近你的状态似乎出现了“疲劳”。遇到难题你开始烦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安下心来去一步一步克服。我发现你艺考时的那种自信不是在增加 ,而是在减弱。我的担心不是你说的“不相信你什么的。”请你相信我!我只是希望你千万不要丢掉你做大男人的——自信与坚持!

我们今天温习这个故事,就是说:这个设计师当时面对的困难和精神斗争,绝对不亚于你现在的状态,是不是?!可是他都用自己的智慧,克服了那些重重包围自己的所谓困难与压力。他的坚持现在看来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是不是?!孩子,我相信这点压力对于你也应该不成什么问题的,对吗?!

想成为 一个大男人,是需要时间去磨砺的。一时的累、一时的挫折、一时的困难都不能克服,怎么能造就一个真正的大男人呢?!孩子,你现在尚未满十八岁,人生的美好才刚刚开始!

当然,人生,作为对一个真正大男人的考验,也是刚刚开始。不过,你放心!我们作为你的父母一直都会陪在你的身边支持你!当然,前提是你还需要我们。

我知道,面临高三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对你来说似乎自己正处在一个风口浪尖上。但我相信,过了这个风口浪尖 ,你会迎来另一番人生的辉煌与灿烂!

人生,说长也不过几十年。可是在这几十年中要把一个男人打造成一个优秀的大男人,恐怕要经历无数次的磨练。加油、加油、加油吧!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

努力过后,我相信你再回头看时,你会很自豪的说“我——很——棒!”

祝福你!祝福你! 祝福你!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 篇7

如今的城市,每一天都在长个。囿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所居住的这个承载着53万人口的北方小镇,同样也迎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

新政府位于城市东侧,一条十字街道的东北角上。这里原是一片坡地农田,海拔高出两侧街道大约5——6米的样子。

随着新的政府大楼(12层)的崛起,附近,相应的商业建筑也随之落成。

在政府大楼西侧,毗邻南北街道,是一栋随地形而建的直角型商业建筑。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几年了,终端服务设施仍未完善。

新政府设南北两道大门。北门,地势平坦,开阔。用作主门;南门,位于断崖地势的顶部。只好于前面狭长的绿地上铺设一条小路,用作便门。一般步行上下班的人多由此经过。

每天上班,家住老城的我,一路向东,经过倒数第二个交通岗(东数),路北八十米右拐,一条坡路直指政府。

几年里,这条坡路左侧,商业建筑门前,或者竖起一道建筑用临时围墙或者坑坑洼洼、瓦砾成堆。一刮风,烟尘陡起,一派凌乱的荒凉样子。

今年夏天,终于又开始施工了。

以坡路的起点与南北街道交叉口为端点,在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别进行回填与拦截。使商业网点呈阶梯状延展。这样分段拦截下来,两向交点处便出现一个倒写的L型空间。面积正好相当于一所房子的大小(50平)。

几天下来,一座座东朝西的小房子果真落成了。

灰色的墙面,百叶窗、半百叶门。西、南各装一个排风口,各开一道门。呈两个独立使用空间的样子。

为安全起见,沿着这座半地下建筑(房顶与商家门前地面持平)的房顶外沿装有一圈一米高的金属护栏。并与周围的垛堞一起,安上了亮化工程。这样的设计,既不妨碍人们自由活动,又有效阻止了车辆通行。

(小房子)想用来做什么?随着工程的进展,潜意思里,每一天都在认证着自己的揣度。

公厕。我信心笃定。像猜中一个灯谜似的,霎时,表情温暖。并讨价还价似的默默为此提出种种论证。

这里,是外来人口进城的第一站。临近十字路口。视觉直观,人流密集。又是一处独立区域(距离商家50米)既不妨碍四邻,又不涉及征地。再合适不过。

其实,这样的灵感不仅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更重要的囿于“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一种经历。方处成这个终极想法。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阳光盛大、明亮。我如往常一样,习惯性的反向走在上班的路上(八点)。轻松步行中,远远地看见对面走过来一个女人。随着距离拉近,确认那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农村妇女。目不斜视、正急急的奔我而来。这附近哪里有公厕?惊异间,她已开口。明晃晃的急切让我们刚刚对接的视线迅速岔开,回转、进行搜索。一分钟、两分钟,无奈的否定中,妇人随着我的搜索视线又将目力所及渐渐转向南(主街道)、转向北(廿米高的商业建筑)。她,领口开合,隐隐有汗渗出。一副勉强支撑的难受样子。惶急中,原地转了一圈的我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眼前的绿化带上。可是,落在眼里的,仅仅是一条匍匐在地上,大约八百高的小灌木。蓬蓬然,一副派不上用场的无辜样子。

她,几近极限。不行,你就随便找个地方吧。实在……哦,谢谢!

为焦急同化的我,再不忍看她。落寞中,各自走开。直到单位,脑海里仍在搜索沿途的公厕(1千米之内)。遗憾的是,这座每天都在疯长的城市,又一次让我失望了。而与这座城市蓬勃的外观极不协调的妇人的焦急影像却深深留存在了心海里。似一种痛,在胸中游曳。

目前,在城市经济变革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进程加快,土地升值等诸多因素。当前的城市设计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公厕问题、停车问题、站点问题等等。

小镇像个蚁巢,越来越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投资兴建了一批公厕。直到现在,人口翻了近两倍,而公厕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些随着拆迁工程业已拆除。

偶然的经历抑或不再年轻的生理,使得每次上街都有着与外乡人一样的困惑。

终于有一处公厕了(主干道上)!也像是为上次的尴尬讨出了说法似的,心里暗暗高兴着。

往返上班,总要不自觉地多瞧它几眼。盼望着能早一天投入使用。

或许意念使然。再经过时,显然比以前觉得更有温度了。并且不止一次的在心里想象着投入使用后的便捷与受用的主流人群。

毗邻政府的这里(150米),每天都有为数颇多,不同年龄的各类人群往来(去政府办理各项事务)。而所有外来人员,无论什么自然情况,都要无条件的为责任与要求并重的门卫挡住去路。姓名、单位、电话、被找人的姓名、单位、全部信息例行登记完毕后方可放行。所以……每次想到这里,脑海里便不难想象因此而徜徉在街上的人们,表情是祥和的,步态是悠然的。然后平静的表情下,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那段,俗务缠身,旷工有时。

当我再去上班时,侧目间,忽见一个条形的红字牌立在了门上。读着“高压止步”四个字,立时,像是走到了悬崖边上,愣住了。

几个月来的沉淀一齐翻涌。

要建设好一座城市,必然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布局,做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一座大的商业建筑是必要有一个电力设施空间。选一处四邻不扰、又不用征地的位置固然不错。然,公厕,这个与民以食为天一样,不打任何折扣的大事是否也要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

迷茫间,思维陷入模糊。像一场梦。梦里,似乎又一个模糊的影像向我奔来。尚分不清男女,只是同样一副焦急的尴尬样子。

如今,这座建筑已经投入使用几个月了。每次经过,仍不忍再看上几眼。然后心里一阵念念有词:

它怎就不是一处公厕?

描写古建筑的散文 篇8

是谁,穿越千年时空,百转千回地萦绕一个个传奇的演绎!

一座座妙韵十足的音符,佩转着经久不息的旋律。当你伫足于她的跟前,品味那山那水那神奇的建筑,你的心会被客家人的智慧与幸勤所折服……

——题记

南国的丘陵,叠脉的群峰,弯婉的溪流,却屹立着世界建筑奇葩——永定土楼。曾经被日本人称之为“落在群山中的飞碟”,被美国误以为新型导弹发射井!

一堆土,一堆生土,竟成了一部建筑经典的史诗。永定客家人,用生土、石灰、红糖、竹片、木条,经过反复揉压夯筑成方的、圆的各式土楼。

伴着缓缓的乐曲,踏上那片神圣的土地,领略到的不只是神奇的建筑,而那沉淀的文化韵味,碧水清山下勤朴的客家人,热忱的让你舒心地流连其中。

福建永定全县有23000多座土楼,年代最长的距今1200多年历史。承启楼,位于永定高头乡高北村,创建者为江姓15代祖先江集成。全楼外径62.6米,由四个同心圆组成,全楼共有370多间房子,号称“最大的土楼”

还有一座享有“土楼王子”美誉的振成楼。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分内外两圈,是典型的楼中有楼。按《易经》中的八卦设计,前门是“巽卦”,后门为“乾卦”,外圈楼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卦与卦以拱门相通。楼内一厅,二井(象征八卦阴阳两极),三门(正大门和两侧门象征八卦中的天地人)。

土楼,按照古代神奇八卦图案和“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理念布局,根据“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传统风水格局严格选址。

圆型的土楼,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圆是八卦图案,符合客家人的风水观;圆受到风的阻力相对较小,房间没有死角,不易产生阴暗和邪气。圆具有科学的抗震力,据史料载:1912年永定大地震,建于康熙年间的环极楼震裂20多厘米,震后却合缝成一线。

圆楼的房间朝向科学合理,通风透气,日照功能相对完备。在建造中,更节省建筑材料,内院空间相对更大。

话语千论不足此,只须君躬一日行。在那里少了城市的浮华,嫣然间多了乡村的静谧与清新。我相信,永定土楼留给你的不是幻影,而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盛典,那里结集的客家人。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