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武当之断章散文

本文已影响 1.01W人 

国庆长假,我和闺蜜一行人商量好去武当山游玩,一睹这道教名山之秀丽,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等到我们兵分两路来到十堰市时,已是早上九点多了,便直奔武当山,哪里顾得上秋雨的阻拦,心魂早就被那武当山勾去了,这步伐就显得异常轻快。

武当之断章散文

到了丹江口市,才发现武当山隐在白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恍如仙境。大巴车盘旋在绕山的柏油路上,两旁的灌木丛枝叶枯黄,透着一种深秋之意。近一小时就到了南岩,便开始徒步行走在石阶上……

沿路两旁整齐摆放的垃圾桶,吸引了了我的注目光,上面都用粉红色的楷体写着温馨的提示,让我在这凉意渐深的秋季感受到一抹温暖。“山有情,水有情,人更有情。”让我蓦然感到我们游人应该比山水更有情,那就意味着要爱惜这大自然的恩赐——一草一木。怪不得,看到山路两旁的树丛里除了有些落叶之外,别无杂物。

人常说,登山是为了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但是往往在获得的同时,会把许多没用的东西随手丢下,不止是垃圾,还有品德。然而,在武当山却将这种认识刷新,这让我甚感欣慰。在移步换景的同时,看到了不同造型的垃圾桶上面写着一句句温馨熨帖的提示,只要识字的人大可读懂其中的意思,又怎好意思将废弃物乱丢?

平时见过许多垃圾桶上的标语,都是严禁之类的话,一种生硬的口气。可在这武当山,却感受到了别样的温馨,像有一缕缕暖流到了心里。我在猜想,大致上是南方人的温婉性格所致吧。“用美丽的心灵呵护我们的家园”语气文雅平和,只有游客美丽的心灵和幽美的武当山融为一体,才能营造出“我们共同的家园”。再回首看看那垃圾桶的模样,用一个个黄褐色的板子围成的圆柱状,宛若庄户人家的篱笆墙,那么的纯朴,那么的自然,那么的亲切。

经历许多坎坷的我,看到景区一句句温馨的提示,心里对人性化管理由衷地敬佩!生活在北方的我,生成了豪迈不羁的性格,但是看到这垃圾桶上的标语,让我对环保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大概是因了这垃圾桶的温馨话语,我的心情也随之温和了起来,就像这石板上的雨水,一点一点洇成一大片,如诗如画丰盈了起来。

这干净温馨的垃圾桶,给了我诸多思考的角度和空间:换位思考,珍惜眼下,爱护所有……

沿途看到大大小小的农家乐,一溜偏厦房子,密密匝匝挺立着,青灰色的墙体,黛色的瓦片,高耸的屋脊,像是在吟唱一首流传千年的古词,风雨中显得更有幽古韵味。当我撑伞走进一个个转弯处的当儿,感觉这是武当独特的'江南味道。在江浙一带,江南烟雨朦胧,小舟轻轻推开江波,固有一种婉约朦美感;然而,在武当看到的江南,却是由绵绵不绝的秋雨染就的,渗透着软和的气息,这到让我想起了昨天初到十堰听这里的人说话都是绵软的感觉,和我们八百里秦川的人说话的硬棒腔调截然不同。

最让我瞠目结舌的,是这家家饭店门前都会摆上一个蜂窝煤炉子,上面放上用竹筷戳着的玉米棒子。黄橙橙的玉米粒上带着几点焦黄色,分明是说玉米已经烤熟了。一阵阵甜甜的玉米香味散发了出来,勾着我肚子里的馋虫。在注视玉米棒的时候,余光发现了旁边的半截塑料瓶子里插着一把一把的野菜,那种红茎干碎圆叶的野菜,在我们当地叫麻儿菜。一簇簇在水瓶中盎然挺立着,不时随风轻轻摇曳着,像是向游人点头打招呼。不解的是,为啥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上这些菜?带着心中的疑惑,便去询问店家,才知道是当地的野菜面或者素面都会放上这些菜。

闻听之后,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武当派祖师张三丰。他莫非就是食用了这武当山的野菜?要不,怎能有着气度非凡的精气神?大概也是因了这吸收了武当日月精华的野菜,才能精心修身养性,成就一个道教宗派。

在农家乐里吃着农家饭,享受着不同地域的田园生活,这自然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冲着野菜的份儿,便要了一碗素面,指名要那麻儿菜。老板亲手擀面,等到端上来的时候,那菜香、面香融合的浓郁香气,不待嗅而自入鼻中,让我垂涎三尺。

吃着碗里的面,心却在那麻儿菜上……

可能是因为我昨晚坐火车疲倦的缘故,今天爬山却没一点毅力,最后还是放弃了,恰好让我有时间和这里的农民朋友接触下。

武当山离山门口相当远,这些农民就居住在山门口,有开门面做农家乐的,还有搭棚等候游客吃饭的。我见那大棚下有一排椅子,便坐了下来,刚好和身旁的一对下山来的情侣攀谈了起来。二十分钟过去了,竟没人撵我们走,不禁感到这里的民风很淳朴。

不大一会儿,那一对情侣起身走了,我便和当地的一位农民大叔闲谈了起来。他虽然和我在说话,可眼睛一直在游客和面前的土特产之间互换着。于是,我也关注了那些土特产的品种:剁椒、豆豉、豆腐乳等。看得出来,都是农民亲力亲为之物,应该是纯天然的。闲谈之中,得知他们一天也卖不了多少钱,就是觉得淡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来变卖几个钱,也好贴补家用。

就在我们聊天的同时,有几个从山上下来的人,迫不急待地坐在我们旁边的长凳上歇脚,也不买啥东西。来来往往的,聚集在这里的人像流水一般,几乎没有断绝过。然而,农民大叔却没有丝毫的不高兴,满脸憨厚地笑道:“能来这里坐就是缘分,何必撵人家走呀!”不加任何修饰的朴素话语,让我感到很温暖很亲切,完全可以将这“好凉一个秋”的感叹改写。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溜走,我和大叔聊了一会,来这里歇脚的游客也围着大叔问这问那,似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不厌其烦地解释着,让游客带着疑问而来,满意而去。其实,这也是一项高境界的服务,不被铜臭所染的境界。或许真得感谢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么淳朴的人们。末了,一位年龄大点的游客要给老人放下自己随身带的水果,以示谢意,可是那位大叔说什么也不要,还叮嘱老人慢点走。

我要赶路了,起身向大叔致谢后,心里总有一个大拇指点赞的样子浮现,久久不能褪去……

以前在影视片当中见过四川一带有滑竿,一种供人们乘坐的工具,可是没有亲眼见过,这次在武当山见到了。

两根茶杯粗的柱子间固定着一把竹椅,两端会有两个男人抬着。走在路上,碰上好几组抬滑竿的师傅,他们也不是传说中的彪形大汉,大多都身体很清瘦。真让我匪夷所思,就凭他们的瘦弱的身板是如何将游客甚至还有肥嘟嘟的大汉抬到目的地的?

于是,我就仔细地观察起他们,发现这些抬滑竿的师傅脚上都穿着一双黄胶鞋,在两脚在交替上台阶的时候,倾斜了一定的度数,而不像我直上直下地行走。前面的那个人躬背上台阶的时候,后面的这个人就喊游客让道,后面这个人下台阶的时候,前面的这个人就接班喊,配合得如此默契,可真让我打开了眼界。

“师傅,抬我们到南岩停车场多钱?”

“五百。”

“三百吧!”

两个抬滑竿的师傅相视一望后,决定承揽这个活。我也跟在他们后面,看需要多久走到南岩。遗憾的是,我的速度还是跟不上他们。想想这些滑竿师傅凭借着自己的力气,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真心地佩服他们。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借助武当山的地势,做着你情我愿的生意,给这安静的武当山增添了一抹醉心的风景,也将这名的气魄与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望着他们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

这次武当之行,不是去学武功,而是让我的心灵在这座道教名山里得到沉淀、净化。或许,能在以后云卷云舒的日子里,活出不一般的静雅,不一般的醇美……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