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精选高考作文七篇

本文已影响 2.71W人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高考作文七篇

高考作文 篇1

半条生命和整个生命

一个渔夫和哲学家在一条小河上遇上了。

哲学家问:你会外语吗?

渔夫:不会。

哲学家又问:你懂得历史吗?

不会。

哲学家对渔夫说:那你等于失去了半条生命!

突然,一阵狂风吹翻了小船。渔夫问哲学家:

你会游泳吗?

不会。

渔夫说:那你将失去整个生命!

高考作文 篇2

——哦,人生只需一杯茶,只需一杯用热水冲沏的茶!

这篇文章的出彩点是冒着烟的热水。一个热字,境界全出。如果无此热字,功败垂成。

《窗》的原稿是我在墙上凿了一个窗,后来将我字改为圣手,春天里的故事意境立现。

八、山峦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凡小事九曲十八弯,就会多姿多彩。

《下海》将打工的一天写得曲曲折折:①开篇见山。逛商店的娇女儿突然成了打工妹。②高潮遇山。满腔热情,顾客冷嘲;挠而不折,顾客满意。③结尾上山。老板嘉奖留用,但不忘攀登科学山峰。

九、无理而妙

对有些材料的描述,不能认死理,要用其艺术的真实来表现题旨。

《王局长的体重计》的出彩点是能发出警报声的体重计——一次只许站一人,一次只许站一人,极其夸张——无理而妙地针砭了形象工程。

十、习作升格(败笔生花)

升格前习作有鲜明出彩点,但在立意或格式上存在不足;升格后作文在立意或格式上有了质的飞跃。升格时,务必明确质的飞跃之点和升格的途径。习作升格不同于一般的习作修改,习文升格要求在立意或格式上有质的飞跃,不是只有量变——仅作词句上的改动。

1.补充事例

《镜子》与《乌镜》,升格后的作文改标题为鸟镜,在第二部分也加上一个与鸟有关的材料,使得两文的选材具有了更多的相似性,从而使得二者的可比性更强,然后在同中见异,更能说明问题。

2.新的侧重

《斜视》与《偏心》,升格前的文章《斜视》,只是客观地再现了评价失察的现象;升格后的文章《偏心》,揭示了产生评价失当的原因,并积极要求消除其根源。升格的方式是,变换对同一人物的修饰语,并写上相关的细节。

3.提出措施

《丢掉嫉妒》与《丢掉嫉妒前进》,升格前的《丢掉嫉妒》只陈述嫉妒的危害;升格后的《丢掉嫉妒前进》分析了产生嫉妒的根源,找到了消除嫉妒的办法。

4.变因为果再求因

《宠物辩》中第四、五自然段关于太孤寂的内容,游移于主旨之外。怎样将其拉回来,用它去进一步凸现主旨呢?其办法是:变因为果,再求因。将第四自然段改为:是因为他们太孤寂!再将第六自然段改为:他们为什么会太孤寂呢?因为他们太聪明!这样就将第四、五自然段变废为宝——既切合题目宠物,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凸现主旨。

还有一些升格方法,如变换表述主体的修饰语等,请大家继续研究。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出彩作文,其出彩方法,除了上述十种外,还有:雾里看花、节外生枝、字同意异、更换词素、反弹琵琶、载体新奇、推陈出新……请广大同行探索。

有出彩点的优秀课堂习作对备考具有重大意义——考生可以根据试场作文题目(或话题)要求,将自己有出彩点的优秀课堂习作变格为能得满分的应考作文。

变格前的作文是出彩的课堂习作,变格后的作文是假想的应试作文。应试者能根据高考作文题目(或话题)要求(主要指立意),只对基本材料稍作变动,将课堂出彩作文的立意改变为应试作文所需要的立意。变格时,明确应试作文在立意上质的改变及其途径。

(一)变换题目动词

《追寻龙门梦》与《迎风奔向龙门》,针对不同话题,突出材料的不同属性。《追寻龙门梦》是平时考试中以信念为话题写成的,突出了信念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迎风奔向龙门》是按20xx的作文话题改造出来的,着重表现了这样一个主题:选定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就要相信自己,坚毅不拔,奋勇向前;对于别人的劝告,听从与否,要看是否有助于自己走好人生之路,是否有利于自己理想的实现。这是对一料多性的巧妙利用。

(二)变换受事部位

《烫发伤身》与《烫发伤心》,

变格前后的文章立意角度有其明显的不同之处:《烫发伤身》是人与自然这样一个常见话题,而《烫发伤心》则在争(与***口舌之争)和烫(四个小时的煎熬)中,有了一个争着去受罪这样的立意,笔锋指向现代人生活中某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三)换题目改句子

《上帝侍者下凡》,此文题目更名为上帝侍者的选择,就可变格为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作文。此文能够符合这个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要求;至于不得抄袭,自己的习作,能熟记,自然也就不用抄袭了。当然需要作点行文的变化——习作者必须具备思维变通性的品质。

出彩作文变格方法还有多种,如变‘意’微调‘象’等,请大家都来实践。

高考作文 篇3

  素材展示

第四代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自5月6日上映以来,口碑很好,但每天却只有1%左右的低排片量,上映7天票房只有300多万元。5月12日,该片63岁的出品人方励在某直播平台坚持为影片宣传。他坦言影片在上映之初就面临宣发经费短缺、院线不配合等艰难。他还称其实没指望影片赚钱,只是希望有更多观众看到吴天明导演最后这部杰作。方励眼泛泪花称,“只要你(影院经理)能够在这个周末给我们排一场黄金场,我老方愿意给你下跪”。说到动情处,方励竟真的双膝跪地。方励下跪后,各大院线纷纷发声支持,影片排片由原来的1%飞跃至7.4%以上,上座率一度高达36%。截至5月23日下午6点,中国票房网显示《百鸟朝凤》累计票房为6515万。

  多向运用

在国内,艺术院线缺位、艺术片市场规模太小,一直是被文化精英们诟病的问题。于是,方励这一跪恰好再次提醒了一些人,艺术片的生存空间到底在哪里?艺术院线又因何缺席?

  一、从方励、电影人的角度来看

在文艺片普遍遭受市场经济规律碾压的现实困境下,“跪”与“呐喊”也许是以方励为代表的电影人为拯救他们心中的高水平电影所能采取的唯一方式吧。这一跪,跪出了一代电影人的不屈与微弱的反抗。适用话题:匠人匠心、文化人的姿态、情怀与商业等。

  二、从文艺片发展的角度来看

商业片高歌狂进,文艺片生存维艰,这其中固然有着取悦大众基础不一的原因,同时也暴露了国产文艺片在表现形式上的陈旧与创作方向上的偏离。当前时代并非不需要文艺片,而是需要高质量的文艺片,需要创新接地气的文艺片。适用话题:文艺片的困惑与挣扎、创新、打铁还需自身硬等。

  三、从观众的角度来看

在市场环境下,观众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电影圈的中心,我们的选择会引发电影市场的蝴蝶效应,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圈外人,拥有着评价和审视艺术的权利。文艺片的去与留,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一念之间。适用话题:为艺术发声、多关注传统文化困境、观众审美等。

  写作示例

戏里与戏外的坚守

电影虽然是商品,但也是文艺作品,是文化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戏里,《百鸟朝凤》中所折射出来的那种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对广大农村的关注,以及一辈子呕心沥血接近于悲壮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既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长久生存发展的根本。戏外,无论是吴天明导演长久以来对艺术的深情,对电影梦想的坚持,还是方励用自己的悲情一跪为他人发声、为文化坚守,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郑凤岐《方励下跪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文艺片发展不能只靠“膝盖”

方励一跪虽有其无奈,但增加排片并不能从根本上为艺术片解围。泰格尔说:艺术的最高旨趣在于启发人们认识自我的心灵。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直击人性、反映时代并最终启迪心智的,都是能够赢得观众的,本不该有“艺术”或“商业”的区分。因此,所谓业界良心的艺术片要想生存,就必须坦然面对自由市场竞争,不依赖院线排片,以让普通观众看得见、看得懂的硬实力作战。除了存活于市场,以《百鸟朝凤》为代表的艺术片更重要的任务在于重塑佳片标准,引导行业发展,提升观众品味。这些艰巨任务的实现必须靠真正有情怀的中国电影人坚守初心。(鲍蔚萌《〈百鸟朝凤〉,情怀该用来鞭策自己》)

  给文艺和情怀留一点空间

就内容来看,《百鸟朝凤》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在这个电影市场高度商业化的时代,这样的电影应当有一定的观众,不必太多但却相当稳定的观众。但是现实却是制片人不得不向影院经理下跪请求支持,值得我们深思。或许我们在看完了精彩的商业大片之后,应当多花点时间去看看“《百鸟朝凤》们”,体会它们带给我们的思考,也让它们在商业化大潮之中能够有一席生存空间,不能让它们永远靠下跪来赢得票房和未来。(薛峰《“〈百鸟朝凤〉们”的未来不能永远靠下跪》)

  素材链接

唢呐曲《百鸟朝凤》

唢呐并不是中国的原创乐器。它原来是古代波斯和阿拉伯一带的民间乐器,八百多年前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再从新疆传到内地。作为独奏乐器,唢呐有着异常丰富的表现力,中国的唢呐艺人更是把这种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而将唢呐表现力发挥到极致的正是唢呐独奏名曲《百鸟朝凤》,它也是中国民族器乐十大名曲之一。

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并不是表现百鸟朝拜凤凰的神话,而是描述黑夜消退、曙光初现时,大自然的生动景象,用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欢腾情景,表现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抒发人们美好欢乐的心情。《百鸟朝凤》原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前身是《百鸟音》。使此曲走向中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的,是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1953年,北京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上,来自山东的任同祥以一曲《百鸟朝凤》惊艳业界。

同年,任同祥代表中国赴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在民间器乐比赛中以精湛技艺上演《百鸟朝凤》,获得银奖。据说,在场观众与评委都忘了“不准鼓掌”的规定,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时文鉴读

文化传承不能靠“跪求”

不久前,一则消息突然火爆刷屏:电影《百鸟朝凤》制片人、63岁的方励,在某直播平台痛哭,并下跪磕头,求院线为电影增加排片,满足吴天明导演的遗愿,支持“中国的文化”。一声“跪求”,票房飙涨:求之前一周157万元,求之后一天1000万元。可求得来高票房,求得了文化的传承发展吗?

高考作文 篇4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念了多少次紧箍咒来牵制孙悟空,却鲜少抛出断绝师徒关系这样的狠话。我们说唐僧唠叨,也必须承认他为人师的一片慈悲心。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何为惑?不仅是为学之惑,更是为人之惑。唐僧在取经之路上,从未放弃过孙猴子,教他为人之道,位列仙班之时才有孙猴子的一席之位。相较之下,近日发表公开信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的孙教授未免太过任性。郝同学的行为的确不对,但为人师的孙教授又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呢?

从学术上而言,孙教授是否令学生信服他的讲解,了解当今史学界的泰斗人物?如果他做到了,郝同学不认可那几位史学家就是他自己的事了。从育人上而言,身为导师,难道只有一次提醒,两次断绝关系的责任吗?这不啻于推卸责任:郝同学不是我的学生了,他说什么都和我没有关系。然而,必是想择清关系的孙教授,此刻正在舆论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岂不是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也许反对者要辩驳了。民国时学术自由,文人矜持清高,清理门户不过文人意气,何必上纲上线,今日的北京城,竟容不下一份文人的清高吗?

可是,民国缔造的是一场永不再来的风云奇迹,况且流传下的名人轶事里多得是师友徒恭的佳话,又何曾有断绝师徒关系的美谈?况且,天下之大,自容得下文人清高;庠序之间,却容不下半分任性。你自清高,便脱下为师的高帽,去那天上人间,寻一缕民国的遗风。

追溯历史,先师仲尼最是提倡有教无类,三千弟子,鲁莽者有之,爱财者有之,孔子却能因材施教,才有七十二贤人,桃李满天下。为师者,就如面对一捧种子,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有花中君子莲花,但也有不乏鄙陋的秕谷,卑微的野草。要让每一颗种子都发芽,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挑挑拣拣,摒弃秕谷和野草,为那满园的姹紫嫣红沾沾自喜。

先师的遗风,有流传下多少?光靠道德约束,将来还会有这样的公开信。中国法制早日健全,才能让师者尽其职,托起明天的太阳;才能让郝同学在师者的慈悲心中学会为人;才能让为人师者,不再任性。

高考作文 篇5

车,一直都在

你记得,或者忘记我,车就在那里,不舍不弃。

——题记

那年的春天,我对日渐老去的母亲说,我们去花木城逛逛去。母亲担心地说,那么远,这电动车的电量够吗?我说,新车,电量能跑三十公里呢!母亲开心地抱着我的腰,坐在车座后面,我们一路说着笑着,往花木城而去。去的时候,我那小电动车精力充沛,回来时忽然疲软无力,呈现出罢 工前兆,我们求助一家月季花专卖店,接了电源充电。那天,阳光明媚,吹着春风的午后,新装盆的月季花没有一丝倦怠,全都是新生的模样,隔着不宽的街道,对面的红花檵木堆山堆海地铺在那里,层层叠叠的开着小紫花,让这种不起眼的植物,在那个春天的下午呈现出极其灿烂的美丽。我和母亲坐在月季花店里说着话,等着充电。母亲那年七十二岁,虽然有点苍老,但精神矍铄,满是皱纹的脸也和红花檵木一样,普通,但美丽。

那年夏天,我对刚刚读小学的女儿说,我们去香江家俱城给你买把椅子,省得坐在凳子上做作业弓着背。我们骑着电动车到很远的北门,挑了把椅子,但电动车太小,放不下椅子和女儿,于是我在前面骑车,女儿背靠着我反向坐着,把椅子放在腿上,小手用力扶着,我尽量把车骑得很慢。后来在路边看见一个卖烤红薯的炉子,我们停下来买了一块红薯,坐在我们刚买的椅子上吃烤红薯。那天太阳很毒,但我们坐在浓密的树荫下,车丢在一旁,我们两个人边吃边笑,像两个傻瓜。

那年冬天,我们买的新房子正在装修,晚上我和孩子她爸同骑那辆电动车去查看装修的进展。电动车停在室外,天忽然下起了大雪,等我们忙完了,车已经被大雪覆盖,可能是电瓶被冻坏了,怎么都启动不了,于是我们在厚厚的积雪中推着电动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家。我们边走边叹息说,这看上去像电影里的场景呀,大雪纷飞中一对苦命夫妻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随即我们便哈哈大笑起来,是啊,那年我们青春年少,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我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奉养老人哺育后代,我们即将住上自己买的大房子,虽然走在漫天大雪中,而且推着正在闹情绪的电动车,但心里满满的都是对未来的期盼啊!

像我们这种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经历了所有形式的交通工具,从步行,到自行车,电动车,汽车,我也已经过了为车发烧的年纪,车从来都没有在我的生活中充当过特别重要的角色,但我的生活中,车一直都在。

高考作文 篇6

【题目】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解题】

可从“是什么”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正面角度论说“真正的学习探究的内涵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探究的外延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探究是什么样子的”等。第二,可从反面角度论说“真正的学习探究不是什么样子的”。第三,可从横向角度论说“中外教育中‘学习探究’的异同点是什么”等。第四,可从纵向角度论说“相比昔日的‘填鸭式’教育,中国现今‘探究式’教育的进步之处是什么”“未来中国教育中的‘学习探究’会是什么样子的”等。

可从“为什么”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正面角度论说“为什么要提倡真正的学习探究”“真正的学习探究对于兴趣的培养、个人的成长、人才的塑造、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等有何价值和意义”等。第二,可从反面角度论说“为什么需要遏止虚假的学习探究”“虚假的学习探究对学生的快速成才、教育的健康发展等有何危害和影响”等。第三,可从横向角度论说“为什么‘学习探究’在有些国家落实得较好,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落实得不够理想”等。第四,可从纵向角度论说“为什么随着教育史的发展,社会必然会呼吁‘学习探究’时代的到来”等。

可从“怎么样”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实践层面论说“我们该怎么样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探究’”“自己或他人是怎么样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探究’的”“学生、家庭、学校、国家、社会该怎么样做才能使真正的‘学习探究’落到实处”等。第二,可从认识层面论说“怎么样看待与评价现今的‘学习探究’”,可肯定、否定或辩证思考。

【范文】

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课堂探究

有调查者说:“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但我经历的却是另类的课堂探究,这是应试教育下流于形式的课堂探究,姑且套用“中国式过马路”,称之为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课堂探究,希望能引起学校领导、老师重视。

我来揭秘一堂探究性实验课,带你走进真实的“探究”课堂。高三学生面前,放着一道探究实验题,你以为老师会让你动手做实验、找数据、做分析、写结论吗?这是奢望,探究实验与你无缘:老师让你翻到某页,看课本上的某一段话的提示,然后开始讲解关于探究实验的解题方法,指出易错点。讲完后,老师让同学们“实践”――做题目。“啊咧,老师,不做实验吗?”“都高三了,哪还有时间做实验啊!你是小学生吗?会做题就够了。你不想考大学了?”

回想高一、高二,也就做过五次实验,物理两次,生物两次,化学一次。其中探究性实验做过两次,都是事先老师就在黑板上“做过的”实验,已经知道了实验结论和操作扣分点了。做这样的实验能探究什么?我无语。我只觉得这与刷题没什么区别,我们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小钢笔科学家,最大特长就是用笔做实验。

教室里的情况也不比实验室好。有一次,学校听说有外校老师来听课,赶紧派人到班上通知大家做好准备,并安排听课者到做了充分准备的班级听课。结果他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同学踊跃发言,对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发表了各具特色的看法,我们的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带头鼓掌。我们只知很热闹,像演戏一样,脑子里空空的,不知道探了个什么究。而听课老师评价说:“这是一堂与国际接轨的课。”其实他们心里也明白,这只是一堂精心导演的探究课,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

好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探究课。我不知道国外中小学探究课怎么上,但我知道这样的课是流于形式的探究课,是应试教育下“中国式”的探究课。我愿做《皇帝新衣》里的小孩,说一声,这堂貌似穿着“探究”华服的探究课,实在是赤裸裸的伪探究课。

高考作文 篇7

这几天,但凡是看新闻浏览网页就会出现铺天盖地的关于高考的字眼,忽然间就想到我高考之时。

那时的我们,环抱着或真实或空虚的梦想,每天做着铺天盖地的试卷,每天疲于三点一线的生活,却都还继续坚持着。

那时的我们,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也没有很多的抱怨,只是每天早起,晚走,多学。记得当时在群星,我们班的人要故意竞争似的,每天都起来的很早,晚上一直学到熄灯,回宿舍还拼命的学。那时,好像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试卷,背不完的政治地理历史题,老师恨不得把我们的脑袋扒开把知识硬硬塞进去。

在群星的一年,我竟然连我们班的同学都认识不清。试想想,身处一个将近70人的教室,每天即使不想学习,也会被其他那种学习的氛围所压抑着去学习。

临近高考那几个月,我本人各种毛病,一生病我就想回家,其实当时是班级内的氛围台压抑,压德我喘不过来气,总想着去逃出这笼子般的地方,某次回家,坐车经过一片树林看到叶子发芽,嫩的可爱,当时我就想哭,我当时觉得我连一片绿叶都不如,绿叶尚且能点缀万物,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平淡的如此平凡,甚至班级内好多人都不知道班级里有那么个我。

也或许当时因为我本身成绩不好,学习特此时数学地理又跟不上,我便莫名其妙的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也或许我当时给自己就定位了一个消极的心态,所以没能很好的调整,便觉得一切对于我来说太难。

不过我还是跟庆幸,虽然我如此这般的不优秀,我还是在班里认识了几个好朋友,是他们陪着我在那段时间里让我灰蒙蒙的天空里折射出一大片阳光。想想如今大家都已经进入了不同的学校,为了各自的前途而奔波。同样,我也很感谢我的父母,因为这一整年,他们都小心翼翼的看着我的脸色行事,特别是爱批评我的爸爸,一句重话也没说,我高考后问我妈,为什么我爸都不批评我。我妈说他怕你想不开自杀。其实虽然当时我确实情绪低落,去的还不到自杀的地步,我心态没有那么脆弱。

高考时,学校除了给我们提供了公交车之外,也没有特别的优待,学校没有提供给我们好的伙食,记得结束语文考试,有个人图近道而撞的鼻子流血,有几个人随便在外吃饭结果拉肚子耽误了考试……而且当时我坐在教室内高考还能听到外面的车的噪音,并没有什么为了高考禁止通行的。我们也并没有接受到来自学弟学妹们的祝福。

时至今日,想想高考那一年,仍然感触颇多。

我特别喜欢这一段话:人和人之间总是以相同的点结缘,相同德年份相同的区域相同的熟人相同的感受,还有相同的痛苦相同的快乐,所以当我们当我们遇见稍微有一些与自己类似的人,便激动的不能自已。因你不在解释为何偶尔想起那些岁月为何想流泪,因彼此相同的经历即使是一个手势也知根知底。

再华丽的文字、再美好的字眼,也不足以涤荡我的记忆,高考的岁月,对我们而言,高考,自有明白它的人在一旁静静地陪伴。

高考太长,以致我们现在仍然不会忘记。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明白其中个滋味。

所以,我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段奇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