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手抄报

节能环保电子手抄报资料推荐

本文已影响 4.55K人 

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主要目标

节能环保电子手抄报资料推荐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指标

2010年,万元GDP(2005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0.98吨标准煤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4.4%,相应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40万吨、二氧化碳(碳计)3.6亿吨。

 (二)主要耗能产品(工作量)和耗能设备指标

2010年,重点耗能行业环保状况和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汽车、家用电器能源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能源行业指标

2010年,全国煤矿平均矿井回采率达到50%,提高4个百分点;煤矸石、矿井水利用率均达到70%,分别提高27和26个百分点;矿井水排放达标率100%,提高20个百分点;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提高到90%,增加5个百分点。原油采收率保持在32%左右。火电供电标准煤耗每千瓦时355克,下降15克;厂用电率4.5%,下降1.4个百分点;线损率7%,下降0.18个百分点;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

  二、能源行业重点

  (一)煤炭工业

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小煤矿,采用高效、环保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改造现有煤矿和选煤厂,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到2010年,使煤炭资源平均矿井回采率由2005年的46%提高到50%;小型煤矿数量由2.2万处降低到1万处左右,污染源点大幅度减少;地下水渗漏、地表沉陷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煤炭领域资源综合利用。到2010年,使煤矸石利用量由2005年的1.5亿吨增加到3.9亿吨,利用率提高27个百分点;矿井水利用量由11亿立方米增加到36亿立方米,利用率提高26个百分点;矿井水达标排放率由80%提高到100%;煤矿瓦斯利用量由10亿立方米增加到87亿立方米。

切实加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订专项规划,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到2010年,使矿区土地复垦面积由0.9万公顷增加到2.2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由1.1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二)石油天然气工业

加强项目开发的节能环保评估和审查,大力推广提高采收率技术、采油系统优化配置技术、稠油热采配套节能技术、注水系统优化运行技术、油气密闭集输综合节能技术和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严禁在没有伴生气、凝析油回收配套条件下开采油气田。到2010年,使全国原油采收率保持在32%左右;油气田开发综合能耗,特别是油气自用率进一步降低;基本解决天然气放空、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作好石油节约和替代工作。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替代燃料油(轻油);淘汰燃油小机组;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及相关配套政策;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行业推广燃气汽车。

(三)电力工业

大力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现役火电机组,实施 “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推进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采暖负荷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30万千瓦等级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技术为主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到2010年,使火电供电标准煤耗由2005年的每千瓦时370克下降到355克,厂用电率由5.9%下降到4.5%;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由30%提高到40%,新增供暖热电联产机组超过4000万千瓦,年节能3500万吨标准煤以上,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作出贡献。

水电建设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新建火电机组必须同步安装高效除尘设施;加快现役电厂除尘器改造,提高可靠性、稳定性和除尘效率。通过使用低硫燃料、装设脱硫设备等综合措施,严格控制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推广低氮燃烧技术,扩大烟气脱氮试点范围,鼓励火电厂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到2010年,使火电厂每千瓦时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2克、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到2.7克,电厂废水排放达标率实现100%。

采用先进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加强跨区联网,推广应用电网经济运行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到2010年,使电网线损率下降到7%左右。

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挥科技基础作用,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道路。在落实直接节能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培育高科技产业,扩大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间接节能和环保贡献率。(摘自:《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