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课文

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全文

本文已影响 2.49W人 

半截蜡烛课文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全文

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全文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地点: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

人物:伯诺德夫人(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

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

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

三个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

[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伯诺德夫人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啊?

伯诺德夫人(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杰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对吧?(有点儿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

杰奎琳(嘟起了嘴)我当然也知道。米德叔叔最喜欢我了,今天他还给我带来了糖果。可是妈妈,米德叔叔为什么穿着德国佬的衣服呢?

[伯诺德夫人这时已经把那半截蜡烛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餐桌最显眼的地方。

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有些事情以后给你们慢慢解释。现在你们两个要好好地记着: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杰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放心吧,妈妈。

杰奎琳(点点头)妈妈,我懂。我真讨厌德国佬。

伯诺德夫人(凝视着烛台喃喃自语)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过了不久,嘭嘭嘭嘭,一阵粗暴的敲门声,三个德国军官例行检查来了。很奇怪,检查完了,他们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也许是因为外面风太大了。

中尉甲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点燃了那个藏有秘密的蜡烛)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

中尉甲(不耐烦地)晚上这么黑,多点支蜡烛也好嘛。(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更亮了一些,不是吗?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中尉乙(厉声)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杰克无奈地去柴房,下。]

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

中尉乙(瞥了她一眼,不满地)夫人,在自己家里,应该相信您的儿子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少校(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叫玛琳娜。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少校那么,晚安,小姑娘。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伯诺德夫人(温柔地)晚安,亲爱的。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教材说明

〔解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人的生命。

〔结构分析〕

课文共七个自然段,分三个部分进行叙述。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为把德国强盗赶出法国,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伯诺德夫人为了情报安全,把它藏在了半截蜡烛中。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具体叙述一家人三次保护情报的经过。

第一层(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为保护情报,采用油灯替换蜡烛的办法,但是失败了。

第二层(第五自然段),写大儿子杰克又以搬柴火为由借用蜡烛,但没成功。

第三层(第六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写小女儿杰奎琳以上楼睡觉为由,要使用蜡烛,结果成功了。

〔语意理解〕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孩子,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一家三口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是“一家三口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的原因。“只有”“都”写出了一家三口人爱国的决心,为下面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考虑之后才得到的,来之不易。“绝妙”,极巧妙。从“最后”“终于想出”“绝妙”等词句中能体会到伯诺德夫人强烈的责任感,在对敌斗争中既小心谨慎又足智多谋。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尽管伯诺德夫人机智地把蜡烛吹熄,好像排除了危险,但新的险情即将来临。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说明蜡烛中的秘密马上会暴露,全家人立刻会被捕的,有生命危险。

“在斗争的关键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大儿子杰克假戏真做,为的是不让中尉起疑心,同时留给家人待机而动的空间。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烛光微弱,表明蜡烛越来越短,危险越来越近,蜡烛维系着一家人的生命,所以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纳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可见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摇曳”“微弱”“仿佛”“提”“似乎”“恶狼般”“盯”等词句准确地描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就在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蜡烛熄灭了”与上文的“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和“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相照应。在千钧一发之际,蜡烛熄灭了,太巧了,太险了。课文到此戛然而止,读者也随之心安神定,对勇敢机智的爱国者油然而生敬意。

〔写作特点〕

1、材料上———一线穿珠。

本课以“半截蜡烛”为线索,穿起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人的三场“戏”,表现了他们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争的好品质。

2、布局上———尺水兴波。

本课篇幅虽然短小,但内丰富,情节跌宕,波澜起伏,做到了“尺水兴波”。

3、表现方法上———运用巧合。

本课结尾写“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巧得自然,巧得合理,巧得动人,达到了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目的。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她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练习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深化理解。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表演课本剧。

〔教学准备〕

准备道具:半截蜡烛、油灯和打火机。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采用“板块式探究表演法”进行教学,即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由地对构成课文的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究、表演。从而变教师主讲为主导,不要面面俱到,重在梳理情节脉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自主探究,直奔重点。

直接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直奔课文重点,凸显略读课的“略”。

默读后,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回答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可出示一个细化阅读提示的表格,请学生用读、画、思、议的学习方法,完成书面或口头填写。再次读书是“厚积”的过程,只有对课文内容真正弄懂了,才可能有填表的“薄发”。提供表格是为了减缓表达的坡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捕捉信息能力、概括能力及书写能力。

第几次谁在什么情况下想出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2、练习表演,角色体验。

请同学们合作排演三场戏,可以几个同学自选一场。为避免出现空场,也可以以抽签形式决定场次,增加趣味性。

接着,根据表演内容深入读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好角色分工,酝酿人物的动作,练习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神情,把握人物的心理。

在表演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如提示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演好中心人物,其他角色怎么演。找出文中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画出关键词,指导反复朗读,进入角色。

表演后,同学评议,并说说从表演中体会和感受到什么。

3、伙伴互动,检查识字。

4、扩展阅读,引向课外。

布置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有关材料,还可以推荐阅读反映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故事《撒尿的小男孩》等。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