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教学反思

语文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本文已影响 8.77K人 

教学反思它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语文妈妈睡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语文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语文妈妈睡了教学反思1

《妈妈睡了》这是一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课文所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课堂的难点就是,可能孩子们只是感觉到这是一个孩子在观察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不能深刻领悟到这是一种母子之爱,所以,在授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妈妈的作业,可以观察妈妈做饭、洗衣服、陪自己写作业等等,在课前引入时我就用了孩子们的观察日记做铺垫,譬如:姜昊月同学就观察了她妈妈用手洗衣服以及晾衣服的过程,当她说完细致的过程后,我引导;那通过你观察到的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是一种母爱,是妈妈爱我的表现。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其实,你这样认真地去观察妈妈,并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也是爱妈妈的一种表现。此时,再让学生去初读课文,就有了一定的铺垫。

虽然这一课教学建议只有两课时,可我竟然用了近四课时才结束了这一课,为的就是能给孩子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种母子之爱后,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采访妈妈”的作业,也是为了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做下更深刻的铺垫,我给孩子们布置了采访的问题——第一个:请妈妈讲一讲生你时的感受?第二个;你长这么大,最让妈妈担心和害怕的事情是什么?第三个:妈妈有什么想对你说的话?没想到这一项采访活动大大吸引了孩子和家长,很多孩子不仅做了采访,同时妈妈还将采访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当我第二天在课堂上朗读采访稿的时候,孩子们被吸引了,很多没有记录采访过程的孩子,居然在中午回家这段时间中又忙着给补回来,下午一来就主动交给我了。自然,在第二课时深入感受母子之爱的时候,就容易多了,孩子们的发言很踊跃,理解的也很深刻,并且还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畅谈。

为了能将这一课做更好的延伸,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与家长互动的作业,就是在学校里悄悄地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说点心里话,说什么都可以。回到家,把信拿给爸爸妈妈看,同时也要他们给你写回信。这一项活动,似乎又大大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家长们也是极为地支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给孩子写了心里话,虽然有的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浸透着真挚的情感,当我在课堂上朗读的时候,我被感动得眼睛也湿润了,孩子们的言语是那么无邪深情,家长的心声是那样发自肺腑,到处浸透着深深的爱。

这一课结束后,反思一下,课堂的一些即兴设想远远超出了我在备课时的设想,并且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达到了教学目的,突破了重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课堂中我还是要多动脑筋去思考,毕竟教案只是参考,知识的渗透还需在课堂中灵活掌握。

  语文妈妈睡了教学反思2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这是我执教的第二节校级公开课,首先,特别感谢唐老师在磨课中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也特别感谢我们二年级的孩子们为我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了他们的帮助才呈现出我的课堂。在磨课与行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出现困惑,也使得我不断思考。

(一)教学生字,渗透汉字文化

这篇课文生字较少,共七个四会字“哄、先、闭、脸、沉、发、窗”。每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在教学设计时我抓住特点,各有侧重。如“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妈妈会怎么哄我睡觉,有的孩子说妈妈会给我讲故事,有的孩子说妈妈会为我唱摇篮曲,这样就从孩子的真实体会自然引到“哄”的字形上:讲故事、唱摇篮曲这些都是口头表达的,所以“哄”是口字旁。将汉字的识记放入孩子们的生活情境中,无疑更加深刻。

除了生活情境外,我还从汉字的字理入手,比如“闭”和“窗”,在教学时我出示这两个字的古文字,学生观察,“闭”外面是门,中间是门闩,门闩闩着门,就是关门的意思,本义就是关闭、闭上。“窗”字理解起来略有难度,但出现古文字就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上面的穴宝盖表示洞穴,下面的“囱”,想象力强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小口,联合起来就表示“墙壁上透光、换气的孔穴”。学生观察古文字,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汉字的溯源,能在古文字里找到先祖造字的依据,理解这个字最本初的意思,从而产生文化上的理解与共鸣,这是不用刻意就流在血脉中的文化传承。但是在教学“窗”字时,我只是利用古文字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和字义,却没有更深入地通过这个字丰富学生对窗的认识。我可以让学生指指窗的每个部分代表什么,有窗口、窗帘、窗台等,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材质、不同用处认识窗,有纱窗、铁窗、天窗、边窗、气窗等等。我想这样能更有效地放大古文字的价值,也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汉字。

(二)积累语料,培养归类思维

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有一题,让学生说说还有“()的眼睛、()的头发”。在设计教案时我想到了很多形容眼睛的词语,我把我想到的全都罗列在纸上,我问自己孩子们能在短时间内想到这么多吗?以二年级学生的词汇水平显然困难,但是有困难有挑战才有教的意义。记得之前薛辉主任在讲座时说,学生写话时大部分都写“他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但是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写得千篇一律只是因为在他的词语库中找不到其他形容眼睛的词语。语料的匮乏导致表达的单一,语用无法精彩,所以语料的积累是语用的关键。

我静下心来梳理那些形容眼睛的词语,找到了教学突破口:归类。我不能将这些词语杂乱无章地堆到学生面前,但我可以帮他们指出思维的方向。在哲学和逻辑上,类是一种命题结构,我们把具有某些共同性质的对象称为一类。我预设出三类:颜色、形状、质感。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思考,同桌间互相交流,在他们充分思考后再给出思维的方向:①不同的人种和物种眼睛颜色不一样,学生积累到“乌黑、碧蓝、红宝石般”的眼睛;②眼睛还有不同的形状,学生积累到“大大、小小、圆溜溜”的眼睛;③不同的人眼睛的质感也不一样,学生积累到“水灵灵、干涩、明亮、浑浊、炯炯有神”的眼睛。归类呈现不仅让学生积累了丰富语料,更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思维殿堂里有路可循,有物可取。

(三)由词到段,重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部分是相统一的,一篇文章,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妈妈睡了》这篇文章板块清晰,在教学时我以大问题“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为线贯穿课堂,从“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三方面进行文本解读。“你看见妈妈美在哪里?”我抛出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读书,找出“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三个短语,反复朗读,带入段落中读,又去掉形容词“明亮的、弯弯的、红润的”,直接将“眼睛、眉毛、脸”放入段落中,让学生比较再读,从而体会形容词的作用,感悟词语对整段文字情感表达的效果,即生动具体地表达出妈妈的美丽。

解读第四自然段“妈妈好累”,一开始设计教案时我也是按照上面的思路,问“你从哪里看出妈妈好累”,预设学生找出四句话:“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窗外……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她干了好多活儿……真该好好睡一觉”。当我和唐老师交流想法后,她认为第四段很长,学生很难把握每一句话,她建议我还是抓住词语,出示词串,由词到句,再由句至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我听取了她的建议,设置了三个词语关,前鼻音、的字短语和轻声,小老师领读,带着全班学生读准字音,再放到句子中读通句子。学生流利朗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理解文本的过程,由词到段,以读促识,在读中悟,体会妈妈的劳累。

在行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基于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一、教学语言的指向性应更明确

(1)“发”教学片段

师:你能给“发”组组词吗?

生:毛发、理发、头发、发芽、发现

(分两组写在黑板上)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它们都和毛发有关。

生2:我发现它这些词都是我们生活中的。

师:读一读,都是同一个字,读音却不一样。

生:我发现它是多音字!

因为我提出的问题指向不够明确,所以学生一开始也云里雾里,说不到关键,学生组词后,我应该直接问“看看发的字音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不会说其他,而能抓到关键处“多音字”。

(2)第三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请两位学生比赛读,看看谁更温柔。

(两名学生读,一名读得不够流畅,一名读漏字。)

师:小评委评一评。

生1:我建议陈笑读流利,毛雨欣不要漏字。

师:你欣赏谁呢?

生2:我欣赏毛雨欣声音响亮。

师:她朗读的时候声音是响亮的吗?你也觉得她声音响亮吗?

生3:我也觉得她声音响亮。

师:请她再读一读。(生读)其实她朗读的时候语调是轻的。

生4:她读得很轻,很慢。

师:是啊,她读得很轻很慢,我们像她一样轻轻缓缓地读出妈妈的温柔。

显而易见,我介入时的评价语不够明确,学生的评价单一且在同一问题上把握不准,我不应该再问其他学生她声音响亮吗,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评价,语调怎么样,是轻是重?语速怎么样,是缓是急?给明学生评价要点,学生才能反馈出准确的评价,从而体悟到只有轻柔缓慢地读,才能表现出妈妈的温柔。

二、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补充教学

在归类积累短语“()的头发”时,有学生说“又黑又长的头发”,这是一个极好的词,但当时我只是口头表扬他会思考,没有抓住这一资源进行教学。“又黑又长”形容头发的两个方面,而我预设给学生积累的词都只形容事物的一个方面。再思考时我想,学生难能可贵的教学见解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所谓教学相长也正在于此,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再设计时,我不仅要教给学生归类的思维方式,还应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同时从两个方面、三个方面去思考怎样的眼睛、怎样的头发,如又大又圆、又黑又亮、又短又硬、既黑且长还直等等,这样学生的语言水平才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反思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可以多积累经验,多储备知识能力,更有智慧地着眼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