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古诗

描写黄鹤楼美景古诗

本文已影响 1.07W人 

黄鹤楼是武汉市的一大风景名胜,有着天下绝景的美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黄鹤楼美景古诗诗,欢迎阅读。

描写黄鹤楼美景古诗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拓展延伸】

黄鹤楼简介

巍峨耸立于湖北省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设于斯。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为千古绝唱。

黄鹤楼通高51。4m,底层边宽30m,顶层边宽18m,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圣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黄鹤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崔颢古诗《黄鹤楼》

【写作背景】

崔颢一生仕途坎坷,长期漂泊羁旅。一日,他登上黄鹤楼,看到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首为严羽高评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的千古名作《黄鹤楼》。相传,李白来到黄鹤楼,本来也想写诗,看到崔颢的诗后,望而兴叹,不知该何处下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有了传为李白搁笔的搁笔亭。“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故事让崔颢的诗和黄鹤楼名气更大了,故事也流传至今。

【典故化用】

鹦鹉洲:东汉末年的文人祢衡曾在洲上作过《鹦鹉赋》。祢衡被江夏太守黄祖杀于洲上,后人便改洲名为鹦鹉洲,作为纪念。祢衡素有文气,但怀才不遇,终遭不幸,如今只剩下一片芳草萋萋。诗人见景生情,不由地联想到自己的飘零身世。

【内容主旨】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乡愁。诗的前四句主要写诗人登黄鹤楼的凭吊之感,而这种览胜吊古的情思又自然地与有关黄鹤楼命名之由来的美丽传说紧密相联。诗的后四句,写登楼所见景色和因凭吊而生的乡情。

【表现手法】

诗作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景到言到情到,语如联珠,自然天成,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把乡愁情怀抒发得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峰巅,成为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

【重要词句】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是作者描写登楼以后所见的春色:晴空万里,波光粼粼。晴川阁,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如茵。此句色彩鲜明,境界阔大,展现了一轴明丽的山水长卷,故一直被誉为写景名句。但,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想祢衡昔日怀才不遇,如今只剩下芳草萋萋。今天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欲修道,仙人已乘黄鹤去,无缘一见;想探望家乡,暮霭迷茫,乡关不知在何处。此句既状春草之盛,又借以表达自己凄婉的心境。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句描绘的江面已是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崔颢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回家了,而自己呢?宦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