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故事成语故事

一知半解的成语故事

本文已影响 2.35W人 

一知半解

【注音】yī zhī bàn jiě

【出处】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解释】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一孔之见、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反义词】一孔之见、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例句】这时我们也都一知半解地阐发了一点在平原游击中应得着重侦察工作的理由。

一知半解的成语故事

一知半解的成语故事

对于“一知半解”一语的源头,有人以为来自于宋代大儒张栻的〈寄周子充尚书〉。张栻为宋代著名理学家之一,〈寄周子充尚书〉中有一段文字是讲述他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理学观。他认为学者欲穷究真理,应同时注意到“致知”与“力行”两种工夫,将所知付诸行动,行动时又不断思虑以增所知,如此周而复始方能有持续的进步。但若为学时未求真知,光凭主观揣度,或不求甚解,又以其为所知并据之而行,那么所得的一切将会是虚妄不实的。张栻这段文字,不但强调了“致知”与“力行”的为学工夫,也阐明了求真知的必要性。而后人便以他文中的“一知半解”,用来形容一个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另外,在同一时代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中,亦见此语。《沧浪诗话》是本文学批评专著,以禅道论诗,主张诗贵妙悟。在〈诗辩〉一篇中便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又说“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悟之浅深自然就影响诗的成就。而有人以为“一知半解”即源于此处的“一知半解之悟”,也是用来形容了解有限,不够深入。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