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八篇

本文已影响 6.35K人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八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也相继进入千家万户,幼儿在家是常见到家中的电器。为了提升幼儿的爱科学的兴趣,学习一些小常识特授此课。

二、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家询问爸妈,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活动材料:教材想一想说一说

四、活动过程与指导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1、结合幼儿在家中爸妈出得到的信息。提问:你把喜欢那些电器?你妈呢?你呢?(充分让幼儿们相互交流,然后让几幼儿说一说)教师的引导下

2、在,让幼儿充分讨论: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五、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幼儿们对家电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发言热烈、竞相参与。子教学内容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物。教师边教学边结合实际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为了完成骨干教师研修班送教到园的任务,笔者设计了本节开放性的语言活动——《小猴出租车》。其中经历了三次试教。三易课案的过程,让我饱尝了磨砺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第一次试教片段回放

教师:小猴开着出租车遇到了大象。为了让大象能坐上去,小猴的出租车可以有什么变化呢?

幼儿(异口同声):把出租车变大!

教师:你们说得对!小猴的出租车可是辆神奇的出租车呢:他一摁按钮,出租车就自动“砰——”地一声变得又高又宽。大象坐上去,觉得一点儿也不挤。看来,小猴的出租车真是太神奇啦!

教师:送完大象,小猴又出发了。这一路上小猴还遇到了许多动物呢。(点击课件,出示小鱼、长颈鹿、蜗牛和刺猬。)他和这些动物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和你们组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

(教师要求幼儿分组看图讨论,以四个人为一组。组长拿着一张图片,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只有极少数孩子参与讨论。预想中应该很热闹的分组讨论活动显得异常冷清。)

案例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开放式的导入一一让幼儿自由创编,自主建构。在活动中,我试图通过反复暗示出租车的“神奇”来打开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并通过“大象”这一具有鲜明形体特征的动物来吸引幼儿对于改造出租车的大胆想象和阐述。然而,我示范讲述了大象是如何坐上出租车的情节后,幼儿创编中模仿的痕迹过重。教师的“示范”实际上局限和阻碍了幼儿的自主想象和自主语言建构。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能够大胆地想象与创编,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讨论中幼儿也显得胆怯,没有设想中的激情。试教结束后,我在同伴(研修班学员)的帮助下对活动进行了调整:教师不再示范讲述小猴如何改造出租车,鼓励幼儿自己创编情节;以“神奇”为线导入活动,打开幼儿的思路;在分组活动时,让幼儿每组相对靠拢,注意幼儿能力强弱的搭配,方便幼儿讨论。

第二次试教片段回放

教师:你们见过什么神奇的东西吗?

幼儿1:我有一个溜溜球,每次一转就会发出红色的光。

幼儿2:我看过魔术师的表演,会从帽子里变出小鸟呢。

教师:哦,会变化的东西都很神奇。小猴的出租车就很神奇。一天,小猴开着出租车遇到了大象。你们猜猜大象会不会坐小猴的车子呢?

幼儿(齐):不会!

教师:为什么他不愿意坐呢?

幼儿1:大象太胖了!

教师(神秘地):别忘了,这可是一辆神奇的出租车啊。

幼儿1 (兴奋地):会变大!会变大!

(老师没有回应.接着说下去。)

教师:其实,这一路上小猴除了遇到大象,还遇到了许多动物呢。(出示小鱼、蜗牛和刺猬。)他和这些动物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和你身边的朋友讨论一下。一路上,小猴遇到了谁?小动物会不会上他的车?小猴的车是怎么变化的?

四个幼儿为一组,围在桌子旁,针对老师的提问进行讨论。

教师:讨论好了吗?哪一组的组长先来发言?

(幼儿沉默了。)

案例分析

改进后的活动延续了第一次活动中对“神奇”的描述,并将之扩展。这部分的改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分组讨论时让幼儿随意地围着图片交流,也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起来。然而,活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过于强调不示范讲述,活动显得流于形式:在幼儿激动地大喊“会变大!”时教师甚至故意忽略幼儿的表达欲望。 2.在分组表述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任务量过大:“遇到谁?会不会上车?车会怎么变化?”实际上,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幼儿尚不能完整讲述前因后果。我们意识到,让幼儿自主建构需要基础,需要教师恰当的提问并对问题进行剖析。我再次将活动课案进行了调整:教师与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小猴遇到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动物体态特征,鼓励幼儿说出动物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提问分解为三个层次,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前因后果。

第三次试教片段回放

教师:小猴开着出租车,一路上遇到了大象、长颈鹿、小刺猬还有小鱼。他们会不会坐小猴的出租车呢?为什么?

幼儿纷纷摇头:不愿意。

教师:大象为什么不愿意上车?

幼儿1:大象太胖了!

教师:大象坐不下,所以不愿意。那小刺猬呢? (依次解决三个动物的问题,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看来小动物们需要的是一辆神奇的出租车呀!

1.教师:小猴要怎么改造他的出租车才能让小动物满意?我们帮他想一想吧。 (分组讨论。幼儿随意地围坐在小动物图片周围。)

2.幼儿代表发表意见。(依次表述帮小猴想什么方法以适应小动物。)

3.经过你们的改造,出租车变成了一辆神奇的出租车。我们一起来邀请小动物们上车吧。(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4.送完了第一批客人,小猴开着神奇的出租车又出发了。一路上又遇到了许多动物(选一张动物图片)。想一想小猴会用他的神奇出租车怎么帮助他们?这次要讲清楚小猴遇到了谁?说了什么话?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讲给老师听。(幼儿个别讲述,教师指导。)

案例分析

第三次试教活动延续了第二次的活动构想。但在环节中更凸显了细节的处理。比如在创编之前,鼓励幼儿说出动物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又比如讲述过程由简到难,由分散到集中。改进后的讲述活动分为了三个层次:由理清动物与出租车之间的问题,到想办法改进出租车,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再到教师与幼儿集体讲述,帮助幼儿习得创编故事的技巧,最后自由创编讲述,实现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目标。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互动,并愿意大胆地表述。相较于第一、第二次的试教,第三次在不断改进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反思

语言活动离不开幼儿的讲述。幼儿“想不想说、会不会说、说得好不好”是衡量一节语言活动是否成功、是否高效的核心所在。《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将幼儿带人情境,“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在活动课案连续三次的打磨与改进中,我领悟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满足于“教”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的需要。幼儿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首先,在以幼儿讲述为基础的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提炼幼儿的语言要点,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精炼幼儿的语言,让幼儿掌握表述的方法。教师在与幼儿的问答和回应中要灵活机智,适当总结,有效整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幼儿的成就感,鼓励幼儿表述,激发他们讲述或创编的激情。只有教师以“学”导“教”,巧妙地构思,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能力合理地安排环节,积极地与幼儿语言互动,才能激发语言教学活动中思维的火花,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有话可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颜色,并能正确的按颜色分类。

2、愿意参加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用不同的方法(赶、夹、踢)控球跑,对球的控制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得到发展。

4、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5、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球的控制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得到发展。

教学难点:认识各种颜色,并能正确的按颜色分类。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纸球若干、各种颜色的球帽、球杆4个、各种颜色的鸡窝、鸡妈妈图片、奖品

活动过程

活动一:发水果牌牌

活动二:准备活动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扭头)

请你跟我这样做!(肩部)

请你跟我这样做!(扭腰)

请你跟我这样做!(压腿)

请你跟我这样做!(下蹲)

请你跟我这样做!(跳一跳)

活动三:导入活动

师: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纸球、蛋蛋)

教师分发给每个小朋友每人一个小蛋蛋。(先玩一会儿)

活动四:认识颜色

师:仔细观察一下手里的小蛋蛋是什么颜色啊?(红黄蓝绿)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这些颜色。再看一下,对面有什么啊?(鸡窝,鸡妈妈家)待会儿就请小朋友们按颜色把小蛋蛋送回家。

活动五:分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刚才送给你们的水果牌子,红色的站一号位,黄色的站二号位,蓝色的站三号位,绿色的站四号位。

活动六:比赛

师:鸡妈妈还为我们准备了遮阳帽,鸡妈妈说了,在回家的路上,太阳会很大很大,我们必需戴上遮阳帽才能顺利的把小蛋蛋送回家。现在请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把遮阳帽戴在头上,待会儿等第一个小朋友把小蛋蛋送回家以后再把遮阳帽取下来传给第二个小朋友,然后再接着往下传。好不好!

师:在出发之前,老师还要告诉小朋友一件事情,就是小蛋蛋很喜欢到处跑,所以我们可不能把它弄丢了,要紧紧的跟着它,要是它跑到其他的地方去了,就要赶紧把它赶回来,才能继续往前面走,听懂了吗?

第一轮比赛:赶蛋蛋 师:小结

第二轮比赛:踢蛋蛋 师:小结

第三轮比赛:夹蛋蛋 师:小结

活动七、结尾

师:现在到老师身边来,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完成了任务,没有把小蛋蛋弄丢,而且在天黑之前把它们送回了家。鸡妈妈为了感谢我们的小朋友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很多的礼物,我们现在一起去分享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兴趣是有的,都很积极,玩得也都很尽兴。我在想,如果,在制作纸球的过程中,幼儿也能参与其中,是不是会更好,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更能有所体现。在幼儿运球的过程中,其实可以不必强调幼儿的动作该怎样怎样,可以让幼儿自己充分发挥,只要不用手接触纸球,随便怎样把纸球运过去都可以。这样更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还有,在时间的把握上,是个大大的困惑。分组太多,每个环节的时间难以控制,分组过少,幼儿的参与性又不能体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线,体验线带来的乐趣。

2、能找出各种线的差异,并根据线的特征进行分类。

3、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初步了解线的作用。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用各种线制作一幅范画。(画面有小房子,花、草等)

2、分组材料:各种各样的线(毛线、电线、艺术线、棉线、尼龙线等)

3、乐器:二胡、吉他各一把。

4、课件

活动过程

导语:"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神奇的画,小朋友想不想看?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我数一、二、三,你们再睁开眼睛,好吗?"

一、展示范画,认识范画中的各种线

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这幅画,它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不同?这上面的线你认识吗?它们都用来做什么?

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

1、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知道的线。

师:小朋友,除了这幅画上的线,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线?都有什么作用呢?

2、请幼儿分组自由操作,探索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线,请小朋友们分组,自由地去观察探索,可以拉一拉、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幼儿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小朋友,你们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线?你觉得有什么用途?(同伴之间可相互补充)

4、师利用课件并结合实物,小结各种线的名称、特点和用途毛线:色泽鲜艳、柔软,可以织成毛衣。电线:导电、输入图像、声音等等、包括:电缆线、闭路线、耳机线等等。艺术线:用来编织各种工艺品、艺术品的线,如:中国结。棉线:用来织布、缝衣服等等乐器线:可弹拨出动听的声音。如:二胡、吉他、古筝(师随机演奏一首二胡和吉他的曲子,请幼儿欣赏)尼龙线:做袋子用的手提绳、鱼线、捆绑线等等

三、为线分类

1、师:"今天,各种各样的线都集中在一起了,线的大家族真的很大,族长说,这么多的孩子太多了,又挤又吵,赶快给我们分分家吧!小朋友,我们来帮帮他吧,把这些线分分类,相同特征的放在一起,看看能分成几类,好吗?"

2、幼儿分组为线分类,师巡视指导。

3、每组推出一名代表,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师小结。

四、结束部分

1、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线,我们还没有

全部认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继续和爸爸妈妈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线,看看谁了解的线的线的知识最多,好吗?

2、玩绳

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有两根很粗很长的线,又叫绳子,这根绳子是用很多很多的棉线组成,现在我们一起玩绳吧。

师领幼儿到户外玩绳,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线的连接”是我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预设的一个科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讨论与实践并在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能用打结的方法将线进行连接,感知将几根线两端任意两两打结后出现的有趣现象,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能够想出各种办法记录出实验结果,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贯彻“做中学”的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互相交流使得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虽是简简单单的一些线,却也折射出了孩子们思维创新的n次方!在整个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我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共同去面对临时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有一个良好的教态。孩子们出现的不同状况也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挑战,当然在一些细微之处也值得我去深深地去思考,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不仅是要在教学上不断改进,同时我更希望与孩子们像朋友一样共同成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新《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因此,我们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意义,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互动,以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单双数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目标:

1.积极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

2.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发现身边的单双数现象,产生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

准备:

“2元超市”场景及其图片,1~10元面额的代用券(左边标有具体数字,右边画有相应数量的1元硬币图),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分组操作材料若干。

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师(手指“2元超市”场景图):瞧!我们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吗?

幼:这里都是2元钱的东西。

幼:里面的东西都卖2元钱。

师:对,“2元超市”里每一样东西都卖2元钱。

二、购物游戏――体验、感知单双数

1.理解游戏规则。

师(出示代用券):老师有一张“2元超市”的代用券,它是几元钱的?

幼:5元。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点指代用券上的硬币图,幼儿一起数数。)

师:我有5元钱,那我在“2元超市”里能买到几样东西呢?

幼:五样。

幼:两样。

师:到底能买几样呢?我们来圈一圈。(教师一边甩红色记号笔两个两个地圈,一边说:“2元买一样。”圈好后提问。)

师:我能买到几样东西?

幼:两样。

师:那好,现在我要去“2元超市”买东西了。买一个菠萝花了2元钱,再买一盒蜡笔花了2元钱。(教师边说边把图卡贴在代用券上,一张图卡遮住两个1元硬币图。)你们看看我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剩下吗?

幼:买了两样东西,还剩下1元。

师:对,我有5元钱,买了两样东西,还剩1元钱。

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张代用券,等会儿你数一数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购物游戏。

师:圈好代用券的小朋友可以先去超市买东西,在购买时不推也不挤,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有几个幼儿拿到的是1元面值的代用券,一时觉得无法买到东西。教师及时启发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把两个1元合在一起可以买一样东西,或到教师处换一张2元代用券去买一样东西。)

三、交流与比较――理解单双数

1.感知单双数。

师:请买好东西的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没有钱剩下。(幼儿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没有钱剩下?

幼:我有7元钱,买了三样东西。

师:还有钱剩下吗?还剩几元?

幼:还剩l元。

师:你能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完整吗?

幼:我有7元钱,买了三样东西,还剩1元钱。

师:还有谁能完整地回答?

幼:我有4元钱,买了两样东西,没有钱剩下。

幼:我有9元钱,买了四样东西,还剩1元。

师:像他这样还剩1元钱的小朋友请把代用券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检验。)

师:请没有剩下钱的小朋友把代用券举起来让我看看。

师:刚才有几个小朋友遇到困难了,他们拿到的是1元钱的代用券,1张代用券买不到一样东西。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呢?请大家先来说说,然后请他们来告诉大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2.回收代用券。

师:“2元超市”决定回收代用券,请小朋友把还剩1元钱的代用券送到蓝房子,把用完的代用券送到红房子。(教师出示用不干胶张贴的红、蓝房子,幼儿把代用券贴在相应的房子下。)

师:请两个小老师帮忙检查小朋友送对了没有。

幼:这张8元钱的都用完了,应该送到红房子。

幼:这边贴的是都用完的,都送对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和小朋友换来的1元代用券,不知道该送到哪里,你们能帮帮我吗?

幼:应该送到蓝房子。

师:为什么?

幼:因为它有用过,还是1元。

师:你们说对吗?

众幼:对。

3.理解单双数。

师:看一看,蓝房子里住着哪些数字宝宝?

幼:1、3、5、7、9。(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个出示蓝色的单数卡片,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师:红房子里住着哪些数字宝宝?

幼:2、4、6、8、l0。(教师依次出示红色的双数卡片。)

师: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我们今天学过的单数有哪些?

幼:1、3、5、7、9。

师:、像2、4、6、8、10这样总能凑成两个两个的数叫双数。我们今天学过的双数有哪些?

幼:2、4、6、8、10。

师,:谁能把这10个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呢?我把“1”排在这儿,谁能接着往下排呢?(示意幼儿横排。)

师:在他们排队的时候大家可要看仔细,也许你会发现一个秘密。(两个幼儿上前给数字排队。)

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举手告诉大家。

幼:是1、2、3、4、……10这样排队的。

师: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

幼:是按一个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一个红色排队的。

师:蓝色的都是什么数?

幼:1、3、5、7、9。

师: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什么?

幼:单数。

师:那红色的都是什么数?

幼:双数。

师:原来它们是一个单数一个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间隔排列的`,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游戏操作――区分单双数

1.寻找单双数。

师:单双数和你们也是好朋友,它们就在你们身边。请你找一找,你身上什么东西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

幼:我右手有5个手指头,5是单数。

幼:我衣服上有4个纽扣,4是双数。

……

师:你们还可以在朋友身上找一找,并告诉他找到了什么数。

(幼儿互相找找、说说。)

师: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单双数,我也找到了几个。现在请所有女孩子立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女孩子。1、2、3……9个女孩,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幼:单数。(也有幼儿说双数的。)

师:请女孩子两个两个抱一抱,看有没有多一个。

幼:多一个,是单数。

师:请所有男孩子立正,数一数有几个男孩。

幼:1、2、3、……10个男孩,是双数。

师:请男孩子两个两个拉拉手。

师:今天一共来了几个小朋友呢?19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幼儿说单数、双数的都有。)

师:让我们一起来两个两个地数一数,两个、两个……还有一个没朋友,19是什么数?

幼:单数。

师(站到队伍最后):老师和你做朋友吧,加上一个老师,现在有几个人了?

幼:20个。

师:现在大家都有朋友了,变成什么数了?

幼:双数。

师:原来单数加上一个就变成了双数。

2.区分单双数。

师:老师还准备了许多好玩的单双数,等一下你们可以去玩。(教师逐一介绍玩法后,幼儿自由选择操作项目,教师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操作。)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排一排:在1~10的扑克牌中分别选出单数、双数排排队。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目标:理解画面内容,大胆用语言表达画面的意境。大胆想像,创编作品,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关系。

准备:图片两张 配乐散文诗

过程:

一、谈话导入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幼儿结伴讨论——各抒己见 (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观察讲述、表达表现

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顽皮的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跳到了树上,落到了屋顶上,挤进了草丛里。

提问:你听到顽皮的雨滴娃娃到了哪里?(引导幼儿表达表现跳、落、挤等顽皮的动作)

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沙滩后,到哪里去了?

结合图片、欣赏散文诗表达表现

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动词,如:滚、跳、溅、躲等,描述表现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调皮情形。

三、续编作品

*:小雨滴还会到哪儿去?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结合生活经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来源

声音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各种各样的声音每天都会伴随在孩子们的左右。我班幼儿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如,欢快跳跃的声音是小兔子在蹦蹦跳跳,沉重缓慢的声音是笨拙的大熊在散步,温柔舒缓的声音是蝴蝶在起舞,急促的声音表示着急的心情,低沉的声音表示忧伤的心情……他们在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兴致浓厚,特别是对敲击节奏棒尤为感兴趣,由此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奇妙的声音”,在观察、对比、探索、实践中引导幼儿感受声音音量的大小、速度、节奏快慢等奇妙的变化,并结合他们的兴趣设计了此次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感知声音要素的奇妙,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索尝试立体节奏,巩固稳定的节奏感。

2.能够模仿、记忆、创编简单的节奏短句,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掌握歌曲《节奏歌》。

2.物质准备:音响设备、伴奏乐曲、节奏棒若干。

活动过程

1.节奏律动,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站成两路纵队,两人一组,伴随欢快的音乐,脚下做左右踵步,手持节奏棒伴随乐曲的节奏敲打教师提供的固定节奏型,同伴配合做行进律动入场落座。

指导语: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随乐曲做左右踵步,同时敲打XX |××X这个节奏,看看哪对舞伴的动作最优美,节奏棒敲得与音乐合拍,配合得最默契。

分析

做好节奏律动的关键是需要孩子们具有稳定的节奏感,在律动前教师为幼儿提供固定节奏型,目的是让幼儿伴随音乐敲打固定节奏型,从而培养稳定的节奏感。而律动前的指导语提示,再次提示幼儿在合作行进的律动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节奏感。

2.节奏歌曲,探索尝试立体节奏

(1)复习歌曲

幼儿随伴奏一边演唱歌曲《节奏歌》,一边敲打节奏棒。

指导语1:孩子们,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朋友,让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来欢迎他们的到来吧!演唱的时候请大家按照《节奏歌》中的节奏,敲起手中的节奏棒。

分析

利用歌声欢迎客人的方式把幼儿带入到歌曲复习的环节,能够引发幼儿的自豪感,调动他们演唱的积极性,引发歌唱是积极的情绪情感。第一遍歌曲演唱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能够咬字清晰,自然、亲切地演唱歌曲,在掌握正确歌唱方法的同时,把握歌曲的稳定节奏。

指导语2:唱得真好听,但是骏马飞奔时唱的和敲的节奏有点不稳,怎样就能好听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

分析

及时抓住幼儿第一遍演唱中个别乐句节奏不稳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降低难度,把唱改为说歌词,减少旋律的干扰,一边敲打节奏一边说歌词,引导幼儿在实践探索中解决问题,掌握唱、拍一致,加强幼儿的节奏感。

(2)示范欣赏

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配合,伴随童谣《节奏歌》一个敲节奏,一个敲节拍,幼儿带着问题安静欣赏。

指导语:你们刚才敲得真好听,我和郭老师也想试一试,请你们仔细听,听听我们敲的和你们敲的有什么不一样?

分析

把教师的示范作为一种欣赏,淡化师教幼学的痕迹。让幼儿带着问题来欣赏,这样会让他们的欣赏更有目的性,减少盲目看热闹的现象,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幼儿在欣赏、对比中感知立体节奏,教师将幼儿的发现进行及时梳理,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渗透敲打立体节奏的方法,引发幼儿尝试立体节奏的学习兴趣。

(3)分组尝试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立体节奏合作尝试。

重点

①随歌谣尝试立体节奏

指导语1:请你和身边的小伙伴按照我们的方法合作试一试。

指导语2:尝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分析

通过与同伴的自由尝试解决共性问题,目的是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现问题,通过集体交流,初步掌握敲打立体节奏的方法,巩固稳定的节奏感。

②伴随歌曲尝试立体节奏

指导语: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用立体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在与同伴的合作尝试中,进一步掌握立体节奏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立体节奏进行合作表现。

③伴随内心节奏尝试立体节奏

指导语1:请你再和小伙伴一个敲节奏,一个敲节拍,再来试一试,这回我们可要加大难度啦,两个人嘴里不能出声,只能在心里说歌词或者唱歌词,看看哪组配合得默契。

指导语2:两个人在合作时应该注意什么,节拍和节奏就能敲整齐?

分析

在幼儿掌握合作敲击立体节奏方法的基础上加大难度,为幼儿提供更大的挑战空间。通过同伴探索、同伴分享、师幼互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尝试立体节奏,培养稳定的节奏感,体验合作伴奏的乐趣。

3.节奏游戏——节奏棒敲起来

幼儿手持节奏棒敲打《节奏歌》的节奏,嘴里说着《节奏歌》的童谣,脚下四分节奏行进走成两个圆圈,伴随欢快的音乐进行节奏游戏。

指导语:请你们敲起手中的节奏棒,伴随游戏音乐编出好听的节奏与大家分享吧!

分析

在这个节奏游戏环节过程中给予幼儿的挑战点非常多,首先幼儿要注意观察同伴的敲打动作,记住同伴敲打的节奏,然后随乐曲的旋律随同伴将这个节奏呈现出来。在学习同伴节奏的同时,自己还要创编新的节奏型与同伴分享,这是一个观察一记忆一模仿一再现一创造的互动学习过程。重点是要求幼儿能够模仿、记忆、创编简单的节奏短句,培养幼儿稳定的节奏感仍然是核心。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及与同伴分享学习的机会,进一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有趣的娃娃

寿光市化龙镇辛店幼儿园 朱玉萍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 让幼儿用已学过的不同物体形象,自由地表现人物的五官及面部表情,画出有趣的脸谱。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画好娃娃头的轮廓并发给每个幼儿一张。

2、 范样两个、泡沫板、小黑板、剪子、小筐子、各种拼贴物体、粉笔。

3、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组织幼儿围坐在老师周围。

1、 提问:“小朋友都转过身来,互相看看,仔细瞧瞧,你们的小伙伴长的什么样?脸上有什么?”

2、 “小朋友看看、说说你们的小伙伴,眼睛、眉毛、嘴、鼻子、头发都像什么?”(让幼儿充分说)

3、 “你们互相逗一逗,看看你的小伙伴笑起来是什么样子?”

4、 请小伙伴学一学哭、着急等表情,他们又像什么?老师把幼儿说的部分内容画下来,如:眼睛像毛毛虫,嘴像香蕉。

二、 启发引导幼儿构思出有趣的娃娃。

1、 出示范样提问:“这个有趣的娃娃多可爱呀!它的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是什么?”

2、 这两个娃娃是老师按照小朋友想的,再加上老师自己想的画成的。小朋友你们想画什么样的?(让幼儿自由讨论、商量,请幼儿把商量的结果告诉老师。)

三、 提出绘画要求:(1)想好了再画物体的形象,一定要像、有趣。(2)要求幼儿大胆作画并画的与别人画的不一样。(3)画好后顺着轮廓剪下来。

四、 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作画。

1、 老师请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作画。

2、 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在另一桌上,可自己拼画。

3、 提醒幼儿在画时注意搭配颜色、涂色仔细。

4、 提醒幼儿画的时候注意五官的位置。

5、 提醒幼儿把剪下来的碎纸放在筐子中。

五、 展示幼儿作品。

1、 老师将画完、剪好的作品钉在泡沫板上,并让已完成作品的幼儿去看正在画、剪的幼儿。

2、 老师引导幼儿评价作品。请幼儿说一说哪幅作品最好,为什么?

活动延伸

1、“小朋友看到这些娃娃觉得怎么样?”(奇怪、有趣、可爱、好玩等)

2、带领幼儿根据画好的作品说儿歌。

奇怪奇怪真奇怪,

我的娃娃真可爱。

头发是x x,

眉毛是x x,

嘴巴是x x,

你说奇怪不奇怪,

你说可爱不可爱。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