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级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实录及点评

本文已影响 2.56W人 

  【教学理念】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实录及点评

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特点:“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设计中突出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所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

2.学习用略读的方法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积累信息。

3.了解传统文化,激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领略了很多。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谁来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自读课文,获取信息。

师:课文将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反复地读读课文,遇到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可以多读几遍或是画下来。等会儿大家交流交流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自由、反复地读课文2~3遍。)

3.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愿意向大家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师:你了解了画的作者和朝代,真好。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以上这些你们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第一节,齐读第一节)。以上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你还能从课文的其他地方了解到什么呢?

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你说了画上人物的行业。其他同学找到了吗?谁再来把这方面内容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生:我读懂了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街上有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师: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你能读一读这些内容吗?(同桌互读)

生:我还知道发生在桥北头的一个有趣情景……

师:对,课文还写了桥北头的一个有趣情景。上面同学们所了解的是对这幅画的具体介绍。(板书:具体介绍)除此之外,你还了解了什么呢?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好极了,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板书:历史价值)

[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以及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教师并没有放任自流。其高超之处在于教师能顺势梳理和归纳学生的零星信息,并将个体的读书收获不断辐射到全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信息,学生已对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赏画读文,感悟语言,激发情感

1.全景赏画。

师:想看看这幅古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呢?

生:多么长的画卷啊!张择端真了不起!

生:我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人,还有楼房、店铺、毛驴、马车!

生:看,还有桥北头的情景呢,多么传神,多么精致啊!

……

[和着优美的古筝音乐,滚动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学生专心欣赏,神情专注而惊异,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这一时刻,图文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文章因为画面而立体生动,画面更因文章而光彩熠熠!而心底那种对传统文化的欣赏正悄然滋长……]

2.重点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让我们再次看图读文,细细赏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节,把你看到的、读到的感受再和大家交流交流。

(画面展现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及桥北头的场景,学生边读文边看画,然后交流:学生有的从“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个“有”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有的还从画面中找到了农民、商人等各种行业身份的人,还有的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扬中外。)

[这一过程仍然充分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读书感受,没有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花费过多的时间,只要学生对所读材料能大体了解,在某些方面有所收获即可。]

3.再次全景赏画。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又是一次全景欣赏!随着画卷徐徐展开,配以《清明上河图》对应资料的解说,补充课文未能涉及到的内容。较之第一次欣赏,不仅有内容上的拓展,更在情感上传递着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润物无声”啊!又一次的欣赏,在孩子心田累积的不仅是画面,是文字,更是文化的积淀……]

  (三)默读课文,学做资料卡

师:刚才我们看图读文欣赏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画。如果我们想把阅读后获得的重要信息长久地保存积累起来,可以运用资料卡的形式。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资料卡。建议大家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运用。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阅读后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随时摘抄进行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略读浏览的能力。学习过程中,教师还把制作资料卡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建议课外继续运用,这是很有价值的。]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展示单元学习主题,激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师: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

(结合本单元学习,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2.提出综合性学习要求。

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课始从本单元学习主题导入,课将结束时,又安排对本单元的简单回顾与交流,既是总结提升,又是拓展延伸,较好地发挥了教材围绕主题整组编排的功能。]

* 这是今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广东湛江组织召开的全国小学语文实验区经验交流会上推出的一堂略读展示课。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