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级教案

沈括《以虫治虫》知识点整理

本文已影响 1.54W人 

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沈括《以虫治虫》知识点整理

重点词解释、译文、分析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1、界:地域、范围

2、生:产生,出现

3、方:正在,正当

4、为:成为

5、之:的

6、害:危害

译文:北宋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田野里的庄稼。

课文分析:第一层:说明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7、如:像

8、其:它的

9、喙(huì):本是鸟兽的嘴 此处指虫子的嘴

10、蔽(bì):遮盖 蔽地:遍地

11、则:连词表顺接,相当于“就”。

12、以:用

13、搏:搏斗

14、之:代指子方虫

15、悉:全,都

16、为: 成为

17、旬日:十天

18、皆:全、都

19、尽:消灭

20、岁:年成

21、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之:指 消灭子方虫 “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22、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

译文:忽然出现了一种昆虫,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它(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

课文分析:第二层: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

“忽”字表明事出意外。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

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无比。

“旬日子方皆尽”,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

“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这里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23、其:这样、这种

24、旧:过去

25、曾:曾经

26、之:助词,无实义,不译

27、土人:本地人

28、谓:叫 ,称

29、之:子方虫的天敌

30、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

31、傍:同“旁”,旁边。

译文: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课文分析:第三层: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旧曾有之”。篇末点出“傍不肯”的名称,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