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精选25篇)

本文已影响 1.89W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精选25篇)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教养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

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育目标: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边看第一幅图边讲)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个人天天都去看几次,可是最后一个葫芦也没结。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应注意的读音。

2、 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词卡片。

2、 读课文。

3、 读二类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这课书有几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讲的是什么?

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

(2) 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

“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

2、 自学第二段。注意这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蚜虫:植物上的害虫。“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

3、 小组讨论第三段。

(1) 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

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 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 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4、 学习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图,这个人这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垂头丧气,后悔极了)

(2) 读课文,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多、黄、落)

三、巩固练习。

看图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内容。

1、 读课文。

2、 看看图上的这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3、 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人喜爱这棵葫芦?(每天看、盼长大)

4、 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 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读出诚恳,这个人的话读出奇怪、不解、满不在乎的口气。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葫芦 蚜虫

叶花 (黄落)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设计意图: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本文寓意所在。而文章中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可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预设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4.有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隐含的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看图,谈话揭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葫芦放大图和带拼音的“葫芦”二字)师提醒学生注意“芦”在词语中的变调,读好轻声。

2、我们认识了葫芦,你们看,这又是葫芦的什么?(指葫芦藤,待学生说对后,在课件中出示“葫芦藤”)提醒读好“藤”的后鼻音,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

3、揭题质疑。

①揭题: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葫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读课题)

②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过渡:是啊,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①请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预习时划出的生字多读几次。

③想想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记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效果。

(1)谈话:小朋友学得真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向生字挑战,好吗?(课件出示)

葫(hú)芦(lu)细长的藤(téng)盯(dīng)着邻(lín)居哇(wā) 挂着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语 奇怪 治一治

(2)检查读:

①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②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到讲台桌前当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③认为自己聪明的同学,请举手对老师、同学说说你记生字的金点子。

④师:现在,我们让生字宝宝来到课文中,向课文挑战,好吗?

学生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1][2][3]下一页

三、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一)、看图说话。

1、出示课件。(第一节和第四节的插图)

你们看,两幅图上都有叶子、葫芦和人,但你仔细看,会发现他们很不一样。

2、引导讨论

(1)人的表情

(2)葫芦叶子

(3)葫芦

1、过渡:是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快速读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第一幅图,哪一段写第二幅图?(学生找到后,在图下分别出示课文第一段与第四段。

四、学习第一段和第四段

1、学习第一段

①自由读第一段后,指名读第一段(评读哪个句子读得好)

②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③师:葫芦真可爱,还有哪个句子也写葫芦长得好?指导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读好此句中的“细长”、“长满”“雪白”。

④师引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连起来读读这段的一至四句。

⑤引读:葫芦长得这么好,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那个人很喜欢葫芦。)指导读好喜欢的语气。

2、学习第四段

过渡:那个人多么喜欢自己可爱的葫芦,可结果呢?

自己读第四段,指名读第四段,评评哪些词读得好。谈谈那个人的心情(伤心),再用伤心的语气读第四段。

3、总结质疑

①再次读读第一段和第四段。

②从两段中找出有关的词来说一说叶子、葫芦有什么不一样(随机板书)

③学了这两段,你们明白了这么多,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④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课外去查查资料、思考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五、巩固书写

1、巩固生字:

(1)学到现在,小朋友一定有点儿累了。咱们到智慧树下摘摘智慧果,放松放松,好吗?

(2)猜字游戏。

①老师出字谜:

领队在前。(邻)

有眼不见灯火(盯)

②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2、指导书写:

(1)出示“每、言、挂、哇”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横长,第二、三横短。

每:注意笔顺。师范写,学生书空,再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

(4)评价。让学生把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葫芦

绿可爱

↓?↓

生虫→黄、落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3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三、书写生字。

四、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真实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板书:变黄---落了)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板书: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习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4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二)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1.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2.汇报观察结果

a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b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c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

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

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5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论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同学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定随同着同学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自身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同学充沛的时间让他们充沛地去读。阅读必定随同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同学大胆质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同学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同学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学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只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同学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时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那个人爱葫芦表示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同学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测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示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同学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

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同学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同学对课文的内容以和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同学考虑: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三、扮演──积累与发明

扮演就是要求同学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示出来。通过扮演同学不只能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更能发明性地运用语言。因为用怎样的动作、神态,用什么样的语气,都要经过同学的考虑与发明。在某种程度上说,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同学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扮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同学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这一导一演的过程中,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发明性也得到了培养。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6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7

一、 紧扣课题,感悟主题。

1、 谜语导入:小小脑袋肚子鼓,能做乐器能装酒。远看就像大灯泡,走进从来点不着。

2、 出示葫芦图片,认读葫芦,强调芦读音。师生一起板书葫芦二字。

3、 你见过挂在藤上的葫芦吗?请一位同学指一指葫芦藤在哪里?认读葫芦藤 ,怎么才能记住这三个字?

4、 葫芦都能用来做什么?乐器 工艺品,装水 装酒等,难怪有一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把课题补充完整。生读课题。

二、 变序阅读,读出质疑。

1、 这个人最终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

出示读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段的序号。

2、 读了故事,请你看看文中的两幅插图,你发现哪些不同?师小结:刚开始,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美滋滋地想“我要的是葫芦”,后来却让人遗憾,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起走进故事,寻找答案。

3、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描写第一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你找到的是第几段?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用铅笔划出。

( )的小葫芦 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式来夸一夸它们吧。

( )葫芦藤 ( )叶子 ( )小花

4、 种葫芦的人看到这棵葫芦是什么心情?读出高兴的心情吧。 学生读第一段。

5、 难怪那个人越看越喜欢,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可是,你们瞧,没过几天,葫芦变成什么样了?

6、 看到这样的情景,什么心情?

生有感情读最后一段。

三、 感悟语气,训练语言。

1、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的葫芦满心欢喜,有一天,他看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意思是什么?

比较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学生练习朗读。

2、 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句子: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

4、一位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能不能用邻居说一句话。

做动作来体会“盯”。

学生读句子。

5、 当热心的邻居劝说时,种葫芦的人却奇怪的说---------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学生体会语气和意思。

比较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6 、 请两位同学扮演邻居和种葫芦的人分角色朗读。

四、知事明理,续编故事。

1、 故事读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

板书 绿叶 葫芦 相互联系

2、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的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3、故事还可以继续,我们接着编。到了第二年春天,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五、 指导写字,写好竖心旁的字。

1、出示 怪和慢,生观察字形。

2、提醒竖心旁笔顺和两个点的位置。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评价。

六、作业布置。

学生练写带有竖心旁的字。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读出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重点)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谜语,猜一猜:

青青蛇儿满地爬,

蛇儿遍身开白花,

瓜儿长长茸毛生,

老君装药要用它。

(打一植物)谜底:(葫芦)

教师口述:

小朋友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赛”,前鼻音“感慢”,后鼻音“藤”,边音“芦”在词语中念轻声等。

②识记生字

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棵、想、怪、葫、芦、感、蚜、盯”。

②形近字比较识记:“赛一寒”,“盯一钉”“邻一领”“治一抬”。

③同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④熟字组词识记:藤:葫芦藤、丝瓜藤谢:谢谢感谢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葫芦芦荟芦苇枯藤藤蔓蚜虫菜蚜好啊是啊比赛赛跑感谢感动慢步慢走

(2)学习多音字:“更、要”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A.半夜三更,不知道谁在楼下大声说话。

B.今天下雨了,我出门需要打雨伞。

在这里,“更”读“gēng”,意思是“改变、改换”,还有一个读音是“gèng”,意思是“愈加、再”;“要”读“yào”,意思是“索取、希望、请求”,还有一个读音是“yāo”,意思是“求、邀”。组词如下:

更gēng(三更)(更改)要yào(需要)(只要)

gèng(更低)(更加)yāo(要挟)(要求)

②读一读:

A.今天气温比昨天更(gèng)低了?

B.被人要(yāo)挟,感觉很不好。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自言自语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一种害虫。

奇怪人自己跟自己说话。

蚜虫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解决了阅读障碍,训练了学习生字的本领,增大了识字量。】

三、学习“会写字”

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棵、想、怪、谢、邻、盯、治”。

②形近字比较识记:“盯一钉”“邻一领”“治一抬”。

④熟字组词识记:言:语言言谈谢:谢谢感谢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想”上长下短,“棵谢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邻”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谢言想”的书写,学生练写。

“谢”:左中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身”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横折钩压住竖中线。“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这三个部分等宽,都要写得狭长一些,不要出格,。

“言”:呈倒梯形结构。这个字的横较多,注意不一样长,最上面的一横最长,下面的两横短,三横等距,口要写扁一些。

“想”上长下短,木的末尾捺改点,下面的“心”要写好,第二笔是卧钩,一定卧倒,三个点的位置排放好:第一点不要写在卧钩底下,在卧钩起笔的地方即可,第二点在卧钩上面,最后一点在卧钩收笔的地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按照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进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形容葫芦的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2)动词: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2.练习运用:仿写短语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细长的(枝条)雪白的(棉花)可爱的(小燕子)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自主合作解决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感到种葫芦的人太不听劝告,太蠢。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难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了课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

①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②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小葫芦可爱吗?(可爱)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多么”“哇”这两个词强调了小葫芦的可爱。)

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仿写:

例: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你能用“多么……哇”写句子吗?

多么坚固的小桥哇!

多么好看的芭蕉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看到葫芦上有蚜虫时,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从这句话你感到种葫芦的人对葫芦上的蚜虫怎么想的?

(他看到有蚜虫时,毫不在意)

他说了些什么呢?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自言自语”?(低声自己跟自己说话。)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出种葫芦的人在自言自语,语音低细,信心满满。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邻居给他提了一个什么建议?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从邻居的话中你听出了邻居的内心是怎样的?(非常焦急)

朗读指导:用焦急的语气读读邻居的话。

邻居的话是一个什么句?

邻居的话是一个祈使句。

师讲解:认识祈使句

概念:祈使句是用来表示命令、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

作用:要求、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或不做某事。

标志:句尾一般用“啊、吧”等语气词,句尾一般用感叹号或句号。

面对邻居的好心,他采纳了吗?(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你是怎么理解种葫芦人的话的?

预设:

他认为叶子上的蚜虫和葫芦没有没有关系。

朗读指导:用奇怪的语气读出种葫芦人的话。

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比较朗读:第一个句子要读出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第二个句子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2)叶子上的虫还要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比较朗读:第一个句子要读出惊讶的语气,第二个句子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那个人最终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他不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叶子有蚜虫他不治,于是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是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心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非常后悔,心想: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我为什么这么愚蠢,眼睛只盯着葫芦,没想到葫芦和叶子的关系。

5.总结全文。

(1)小组讨论:你觉得种葫芦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固执己见,知识浅薄的人。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否则,会犯错误。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学会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葫芦》《小葫芦》

听读《葫芦》《小葫芦》,了解葫芦的外形特点和生长习性。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能把儿歌背下来更好呦!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治叶子上的蚜虫,最后葫芦都落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主题延伸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是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心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我会非常后悔,心想: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我为什么这么愚蠢,眼睛只盯着葫芦,没想到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我要的种葫芦-结小葫芦

是葫芦叶生虫-只盯葫芦要注意事物

邻居劝-只要葫芦之间的联系

结果-葫芦变黄、落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习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不足之处:课堂节奏的把握,重难点的把握上不能游刃有余。今后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观察图中的人物。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全班汇报。

三、指导书写。

四、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

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

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落了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2、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葫芦长得怎么样?

2、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个别读、齐读)

3、老师听出了同学们对葫芦的喜爱,但是有人比我们更喜欢小葫芦,是谁呢?(种葫芦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种葫芦的人是怎么看葫芦的?(盯着),他盯着小葫芦都说了什么呢?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对着小葫芦也来说说这句话吧!

5、提问学生在对谁说话?理解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三、

1、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2、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同学们做小侦探,小组讨论为什么葫芦落了。

3、汇报讨论成果。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谁认识蚜虫?学生分享有关蚜虫的资料,教师补充,了解蚜虫。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葫芦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不给葫芦治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3、出示三个反问句,将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4、蚜虫可怕吗?蚜虫需要治吗?出示图片,了解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葫芦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

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布置:

讲故事讲给爸妈听。

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葫芦。

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1.观察图片,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葫芦的藤、叶及果实。

2.(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强调“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仔细观察字形,说出两个字都有“艹”,明白含有“艹”的字和植物有关。

3.反复读课题,自主质疑:是谁要葫芦?他不要的是什么?他得到葫芦了吗?有关质疑导入: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解惑(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组织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同桌合作学习。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同桌互考生字,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交流,试着解决问题。

2.小组同学间相互补充,总结课文内容。初读课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相正音。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课件出示:棵、藤、谢、蚜、想、盯、啊、言、赛、邻、治、感、怪、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

(1)课件出示以上几个生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藤”,理解“盯”和“邻居”的意思。

(2)引导学生:“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和心情有关。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

(1)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

(1)齐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2)观察插图一,从图中找出“藤”,说说“盯”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3.小组内分段轮流朗读课文,相互正音、评议。有关“教师指导”第1环节:

1.学生可借助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用字扩词,再把词语放回原文理解词义;

3.“邻、盯、治、怪”等字,可利用字谜识记,结合插图理解“藤”“盯”的字义。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思考:你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3.老师范写生字“想、言、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1.先自读生字,再齐读。

2.仔细观察字形,“棵、盯、邻、治、怪、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观察老师范写,说出自己的发现。

4.独立描红、临写。

1.小组合作交流字的间架结构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左右结构的字,除“邻”字外,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2.教师示范书写时要让学生注意观看。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材赏析

这是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向读者展开一个可笑的故事。

文章开篇着力描写了葫芦长势之好和种葫芦人高兴、喜爱的心情。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通过这些短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长势旺盛的葫芦图。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去看几次就是天天都去看几次,没有一天不去看几次。这两句话把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鲜明地勾勒出来。

从这段中我们还能了解到葫芦的生长过程: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本段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的幼苗、嫩叶的汁液。有几个蚜虫怕什么!由此可以想象那个人的满不在乎。种葫芦的人特别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赛过,胜过、超过的意思。自言自语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也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邻居的催促快治一治与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形成对比,预示着一定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

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那么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如果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越来越多,最后虫子把叶子吃光了,葫芦就会缺少水分和养料,就会变黄落掉,就得不到葫芦。

种葫芦人的无知、自以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这个故事成为了警示人们的极好教材: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要改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就是结的意思。这里用挂比用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十分可爱。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读好几个重点句,为理解情感目标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好几个重点句子。

难点: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葫芦实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 出示实物,小朋友你们认识在这是什么东西吗?板书“葫芦”

2、 “葫芦”的“芦”读轻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草字头,因为它是植物。)

3、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爷爷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文章“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1、 生初读课文(自由读)

2、 指名分节读。(正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1、 导:那位种葫芦的人非常想要葫芦,最后他的愿望有没有得到实现呢?

2、 找出最有利的证据,用朗读告诉大家结果,(预设生马上就能找到第四自然段)多元朗读(一个个)

3、 导:好可惜啊,是不是这葫芦打小开始就是长的不好长的不茁壮呢?

4、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读句子,师在黑板上画出葫芦小时侯可爱时的简笔画。

(2)、是啊,这葫芦多可爱啊,你能通过自己的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练读

指名读(注意脸部表情)

小结:对呀,这葫芦长的这么可爱,叶子的功劳少不了,你知道叶子都有哪些功能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导:种葫芦的人他多么希望葫芦长得快些啊,可是为什么他的希望会破灭呢。

1、 自由读第2、3自然段,划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2、 反馈,指名说这两个句子,并在小黑板上划出这两个句子。

3、 自由读这两句话,想想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己琢磨读懂的地方

小组交流自己懂与不懂的地方。

4、 反馈(两个句子按学生的回答顺序随机教学)

(1)、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预设学生可能的反馈点: “盯着”眼里只有葫芦 “赛过大南瓜”为什么会这么想。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理解句子意思,他心里想?(注意拓宽学生思路)

◎指导朗读(自言自语):自由读,等下请读的最认真的小朋友来试。指名读,评(脸部表情)指名读小组练读齐读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注意朗读的多元化。

◎邻居看到了是怎么劝他的啊。同桌两人跟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

◎你听了会怎么劝啊(要求跟书上的不一样),并完成板书。

五、学习生字

◎1、自渎生字卡片,考考同桌

2、游戏:师举葫芦,生举卡片 师指图片,生举卡片 师举卡片“盯”,生做动作。

◎1、小黑板出示四个可以利用前课迁移的生字“言、挂、哇、治”[这四个字较简单,可以根据前课多学的生字“信、哇、抬”迁移过来。所以就不做重点讲解。]

2、师书写,生说说注意点

3、 生书写。

板书:

xxx

反思:

◎这节课上的非常的轻松,教师学生都学的很高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重点的把握与难点的突破,在上课之前,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发现学生对“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是个难点,了解了其他班级也是这样,于是在思考,应该怎样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如果直接问孩子懂了这个道理了没有,肯定与新课程的目标相违背,于是我认真地看了。其他人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我发现,通过朗读,让生体会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是个很好的途径,再通过人物心里想些什么来突破难点,以及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你会怎么劝种葫芦的人?)

◎这堂课上有个亮点就是对生成的资源能合理正确的利用起来。在感悟种葫芦的人说的两句话时,学生分别提了两个问题,“他为什么想小葫芦赛过大南瓜啊?”我紧紧抓住这一点。让生说理由,从中体会出,他一心只想要葫芦,然后在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自然也接水到渠成了。“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他到底在想什么啊?”让生充分的说,并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体的感悟能力,让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而且非常注重学生的表情。

◎第二、三自然段的教材处理。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口述葫芦生长过程。

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生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这个人在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种葫芦的人种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么?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来小葫芦生长的过程么?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了么?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个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1、指导朗读,并体会“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的区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

五、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错误是: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作业布置

连线: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带疑问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十分肯定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平静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会写8个字,并且正确掌握这8个字的读音、用这8个字组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生齐读课文,并回忆上节课所学习到的道理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学写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

4、生开火车组词。

(例:写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台湾、台灯。)

6、出示“挂”,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8、出示“棵”,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换一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9、出示“哇”,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10、出示“怪”,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去一去,“怪”字去掉竖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慢”字换成三点水,就是“漫”,漫游。)

(换一换,“慢”字换成草子头,就是“蔓”,藤蔓。)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四、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三、作业布置

组词:

慢()怪()哇()洼()娃()

漫()圣()挂()佳()蛙()

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长出绿叶

开出小花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叶子生蚜虫

葫芦全落了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读出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设计】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葫芦丝同学们都知道吧!知道它的主要制作材料是什么吗?(生:葫芦)

2、板书“葫芦”,认读“葫芦”,讲述葫芦的用途。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就与葫芦有关——(补充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个课题很有意思,是用一个人说的一句话做的课题!那这个人要到葫芦了吗?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2、课文主要内容填空。谁能借助老师的提示,把课文说得既简单又明白!

从前有个人__________,葫芦长得___________。有一天,叶子上_____________,邻居提醒他____________。可他却觉得_________。没过几天______,小葫芦____________。

3、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

(1)带拼音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开火车

(5)游戏认读生字

三、对比图片,找出不同细读感悟

1、师: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葫芦长的什么样?划出描写葫芦的句子读一读

3、那个人喜欢葫芦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好)你从哪里看出来?

(指生答,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①谁能带领大家读好这几个词。(指导认读“藤”)除了“细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细长的什么藤?(生答,多媒体出示葡萄藤、丝瓜藤。)

②(出示图片)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可爱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喜欢它们吗?那么就一起来夸夸它们!(指名朗读)

③师:看着这些绿叶丛中的小葫芦,此时你想说什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抓住“多么可爱”,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4、我们都这么喜欢小葫芦,种葫芦人喜欢吗?(生:喜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生读)

反问:几天?(每天!)看一次?(看几次!)

强调:对!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孩子们,每天都去看好几次,看的是什么啊?是葫芦藤吗?葫芦花?(生: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芦,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设计意图:三次的逐层次的递进反问、强调,让学生从多次地朗读中深深感受到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这么美的小葫芦,谁都喜欢,可是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后来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指答,齐读第四自然段)

2、师过渡: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秘密就藏在2、3自然段中,同学们赶紧读一读,找一找答案吧!(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①当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呢,用横线画出来。

A、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师: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个人心里想的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随文认读“盯”,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C、指名轻声读种葫芦的人的话,读出急切盼望。

②师过渡:他不在乎这些蚜虫,那谁在乎这些蚜虫呢?(邻居)你从哪里读到的?

A、指读第三自然段。

B、师:除了邻居在乎,你觉得还会有谁在乎?(拓展理解叶子、葫芦也在乎)

叶子在乎,因为它的汁液正被蚜虫一点点吸取,它正慢慢枯竭。

葫芦在乎,因为它的养料正越来越少,它也会慢慢死亡。

他的邻居在乎,他不希望种葫芦的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C、师:让我们帮着邻居来劝劝种葫芦的人吧!

(出示句子,师生合作读)

邻居着急地说——

叶子害怕地说——

葫芦担心地说——

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

[设计意图:从邻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不同角色、不同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把感情读出来。]

4、他不治蚜虫,是因为他一心想得到——葫芦(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谁可以给这个句子只改一个字意思不变?(指答: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你认为这个人说的话对吗?(学生自由交流)

5、师:这个蚜虫和葫芦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了蚜虫为什么葫芦会落呢?(出示课件,教师讲解:阳光照射在叶子上,叶子得到了养料输送到了葫芦上,葫芦才会长大,现在叶子上面生了蚜虫,叶子无法输送养料给葫芦,所以葫芦长不大了。

6、就是因为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时候,如果种葫芦的人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的什么?(生自由发言)

五、领悟道理,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2、种葫芦的人知错就改,他听从了大家的劝告,吸取了教训,第二年,又到了种葫芦的季节,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次他种得怎么样?请同学们续编故事。

六、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生字。

2、“一字开花”:给生字找朋友,进行扩词。

3、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的:“治、棵、怪、慢”,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木”做偏旁捺变点。

上下结构的:“每”,注意上短下长,“人”卧倒。

独体字:“言”,注意第一横长,第二、三横短。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6

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以发展语言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运用插图——动情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利用课文插图可以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形象地理解语言,有利于词语的积累。

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我先让孩子们观察长势很好的小葫芦插图,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芦,然后我再让他们读读文中作者描写小葫芦的相关句子,对比感悟作者遣词用句的准确、巧妙,从而感悟、积累优美语言——“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样图文结合,孩子们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芦的可爱,自己的内心燃起了对这棵葫芦的喜爱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体会到文中种葫芦人对自己所种葫芦的深爱情感。为后面的感情朗读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导作用。

二、凭借语言——融情。

语言作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质外壳与思想内容应当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语言不可能不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总带有一定的情感。众所周知,语言的习得,要经过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因此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要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联想、去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为积累和运用语言打基础。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我抓住描写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等重点词句,让学生抓关键词、关键标点符号等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想象、感受那个人喜欢小葫芦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体验——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也就是情感“蓄积”的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过角色表演把“蓄积”的情感尽情地抒发出来。角色体验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演一演的情境: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种葫芦的人和邻居之间的对话、动作、神情,学生在与伙伴的愉快合作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从而能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把全体学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比如:在给种葫芦的人如此爱葫芦,请你给他起个“雅称”时,有一个孩子起名“葫芦迷”,可以说起的恰到好处,这时我激励性的语言就显得比较苍白。还有在学习“盯”时,我也应让学生在说一说为什么用“盯”不用“看”?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比如在比较陈述句和反问句时,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智能交互平板、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词)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上节课咱们已经学过了生字宝宝,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玩一玩摘苹果的游戏吧!

小组竞赛,看哪组完成得最出色,给予奖励。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课文插图”部分。

师: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生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生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观察得十分仔细。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图文)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这段话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葫芦的生长过程。

生1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声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来,让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

比我们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的?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几天?

生:每天

师:看一次?

生:是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

生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通过这一段话,你知道葫芦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了吗?

生:种葫芦—→长出叶子—→开出小花—→结出小葫芦(板书)。

对,就是和其他的植物一样经过了一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让我们带着心中对葫芦的喜爱再美美的读一读这段话。

(二)学校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图文)

1.听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的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啊?

生1:好可惜呀!

生2:我心里很难受。

2.让我们把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的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敢过呢!来,我们再读读这句。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下来?(课件出示问题)我们来帮种葫芦的人找原因吧。

2.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自然读二三自然段。

3.我会填,我会读:①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你知道蚜虫长什么样吗?(课件出示蚜虫)蚜虫是一种害虫,专门吸植物的幼苗、嫩叶上的汁液。②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4.感悟句子:(展示课件我会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号)

(2)有几个虫子不可怕。(陈述句)

多读几遍,引导学生理解虽然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不一样。

(3)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课件展示南瓜和葫芦)通过形象的对比让学生理解种葫芦的人的期待)

指导朗读:自言自语读的时候声音要低,突出自己和自己说话的感觉。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邻居: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长了蚜虫,快治一治吧(着急)

种葫芦的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惊讶,不屑)

理解“奇怪”一词:为什么那个人会感到很奇怪?

因为他一心只想着葫芦,不懂得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

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生1: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生2: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蚜虫。

师:现在理解为什么葫芦都落下来了吗?

生:理解了。因为不治蚜虫,所以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板书)

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生1:要是当初听了邻居的话。葫芦就不会掉了

生2:如果治了蚜虫,小葫芦就能长得赛过南瓜

生3:我现在去治蚜虫,葫芦还会长出来了。

师:老师编了一首歌谣总结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学唱下好吗?

(课件出示唱一唱)

一棵藤上挂着几个,

葫芦娃,葫芦娃,

盯着葫芦笑哇,

有了蚜虫不治,

落光啦,落光啦!

(配乐《两只老虎》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说一说:假如你明年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五、指导写字

歌诀巧记字:

张口一声 “哇”,

用手往上挂,

女孩爱娃娃,

捉虫能手小青蛙,小青蛙!

六、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叶子—→葫芦可爱

↓ ↓

蚜虫(不治) 落了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2.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说谜语:

2、(出示挂图)这就是葫芦,可爱吗,喜欢吗?在古代时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还种了一棵葫芦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3、看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生读文前提示。

2、自由阅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读书动笔,圈圈画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更好。

4、图文对照,观察图画对照相应的课文。

三、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出示自学提示,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交流、探究。

(1)把两幅图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仔细读课文)

(2)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

(3)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2、全班汇报,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教师准备两幅葫芦的幻灯片,适时运用)

3、拓展课文,引出寓意。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训练(教师出示幻灯片):

①( )这个人没有关注葫芦的生长过程,( )没有能够得到葫芦。(因为……所以……)

②请你们也来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2)怎样做才能得到葫芦?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搭建平台,进行展示。

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拓展。如:读、画、演等。

四、识字任务,寓于游戏。

1、出示生字卡片,

(1)学生认读、同桌间说记字方法。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3)生互读、小组开火车赛读。

2、识字游戏:摘苹果。

五、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1、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出示:

无论做什么事,不但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做好,因为每一个小的环节处理的不好,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分角色蓝度课文,并能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课文cd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材简析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我要的是葫芦》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本课主要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的理解。

全文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有个人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他每天都去看几次。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可一点也不在乎,只盯着葫芦,希望它快一点长大。第三自然段讲邻居劝他快点治虫,他认为自己要的是葫芦,蚜虫不用治。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变多了,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教学本课,应该知道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葫芦生长过程,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本科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一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讲葫芦藤上的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葫芦的藤、叶、花、果实的样子,抓住“细长”、“绿叶”、“小花”、“小葫芦”几个词语,图文对照理解二、三句话的'意思。这个自然段第一、二句话中的“葫芦”指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互生,心脏形,开白色花;第三句中的“葫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教学时要让学生区别。“谢”在本课是脱落的意思。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挂”字形象地刻画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可采用换词比较法,把“挂”与“长”、“结”进行比较,体会用词的形象性、准确性。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一心理活动说明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蚜虫会影响葫芦的生长,所以他毫不在意。“盯着”写出了他看小葫芦时目光集中的样子,反映出他盼望葫芦快长大的心情。“自言自语”的话,说明他非常喜欢小葫芦,并对小葫芦寄予了美好的希望。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表演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领会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和期盼的心理。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从邻居的劝告能够看出,邻居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从种葫芦人回答的话看出,他仍然不明白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奇怪”一词进行讨论,体会对话的意思;还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尤其要指导学生朗读好感叹句、反问句,体会邻居和种葫芦人的不同内心活动。

种葫芦人最终没有得到葫芦这件事,说明了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教学时可围绕葫芦为什么落了展开讨论,弄清虫子—叶子—葫芦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样的例子。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葫”声母是“h”,不是“f”;“芦”、“邻”是边音,“芦”在“葫芦”一词中应读轻声;“赛”是平舌音;“治”是翘舌音;“藤”、“盯”都是后鼻韵。“葫”、“芦”、“藤”都有“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可让学生说说怎样记“藤”字。可用熟字换偏旁识记:哇—蛙、挂,赛—寒;“蚜”、“盯”都是形声字。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21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生:

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生: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教师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习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4《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2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关键: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感悟人物的心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魔方、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标本——葫芦,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它?对,葫芦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结出的果实就叫“葫芦”。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就跟它有关,题目是:14、《我要的是葫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他只要葫芦,不要其他。)

5、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要的是)怎么能读出这个意思?

6、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完课文,再把课文中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词好好地读一读。

(1)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指名接读课文。

(2)谁想把你书中划的生字词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书中的词语。

(3)他画得对不对?读得准不准?就像他这样,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谁画得对,读得准!

2、出示带拼音词语课件:

(1)指名认读。(葫芦藤哇邻居盯着)

说说哪几个字的读音容易错?给大家提个醒。练习读,找生读。

(2)词语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3)去熟字读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3、指名汇报。加一加:葫芦藤;改一改:冷——邻;洼——哇;形声字:葫芦藤哇邻盯

4、出示生字魔方,指名读字组词。

5、检查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声音响亮。

6、结合刚才的朗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7、这件事情的开头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两幅图看一看。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第一幅图:这个人笑得这样开心,一定是因为葫芦长得好。究竟怎么个好法?课文是在那段描写的呢?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汇报:究竟怎么个好法?

(2)板书:挂。

(3)感悟词语:把“挂”字换成“结”怎么样?为什么?从这些中你感觉到什么?为什么?

(4)指导朗读: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美的感觉来。

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同学们,刚才你们都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比赛读。小葫芦这样美,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谁能把第一段再读一遍,读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兴奋、喜悦的语气来?

3、出示第二幅图:再看第二幅图,种葫芦的人神态又有什么变化?

这个人为什么又如此惊慌失措?在哪段写的?

汇报:小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落。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自己快速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一画。

汇报,板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好,我们来读一读。意思相近,可语气有什么不一样?(体会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指导朗读: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音要轻,要读出急切,表达出喜爱、期盼的语气来。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葫芦,谁来表演一下?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师:那么你会怎样读这句话?

个人练习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理。

继续汇报。板书: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好,我们再来读一读。意思还是相近,可语气有什么不一样?(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中的对话“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一治吧!”要读出规劝的语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个人练习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理。

5、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6、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五、回读课文

1、小组合作,再读一遍全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六、布置作业

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话题,回家说一说这个小故事。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 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 看图(.课件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 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 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 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6、 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 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 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1、 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 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附板书:

3、我要的是葫芦

简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24

【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⑴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

⑵种葫芦的人和他邻居的对话。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向扮演邻居的学生发出疑问: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

4、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

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25

教学目标:

1、 识3个生字

2、 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 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 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1、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题目“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五、教师指导。

1、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2、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