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级教案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教案设计

本文已影响 1.91W人 

  《古诗两首》之《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客、何、赠、汪、舟、欲、踏、潭”8个生字,重点读准“赠”的后鼻音及平舌音,会写“舟、乘、音、客、何、汪”6个生字。重点指导“舟、乘、客”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先学要求:

1、自学生字,不明白的地方想办法解决(如查字典、问大人、联系上下文等等),想想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 正确流利朗读古诗,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或做上记号。

3、 查找有关诗人和古诗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咱们来玩个对古诗的游戏,背诵《咏柳》。(老师背上句,学生接下句。)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会是怎样的?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解释题目:

通过预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指导理解“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2、请学生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评价、正音。

3、检查生字:生字宝宝从古诗中走出来想和大家做好朋友呢。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新词。

交流怎样记住生字,想提醒或告诉大家什么。

  三、学习古诗

1、生字宝宝夸大家学得好,想请大家再来读读古诗,该怎样读?

2、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男女生交换读(女生读,男生评,然后交换)――

分组比赛读诗――齐读古诗

3、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出每句诗的大意。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一二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你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朋友们,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改变,可是什么没有改变呢?(乡音)

引导理解乡音:

① 小朋友,咱们班有湖南人、朝州人,梅州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一样吗?

②老师给大家一句话,天气变冷了,我们要多穿点衣服。请你们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说。理解“乡音“一词。

诗句的意思: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行诗:诗人50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见到了家乡的许多变化,心中百感交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四句:

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谁来说说后面两句的意思?

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是呀,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板书:少小、老大 客?何来?想家乡!)

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4、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5、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四、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生朗读,师讲大意。

  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舟”的笔顺;

“乘、客”的撇捺要伸展开,“乘”的笔顺,“客”的宝盖头儿不要写得太宽。

“音”的第二横应当写长一些。

“何”字右边的“可”字是,横要长些,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少小 老大

  客?

  何来?

  想家乡!

  《古诗两首》之《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生自由读古诗, 读准字音。

3、通过预习,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谁送给谁?指导书写“汪”

4、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这是一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

1、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

3、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欲”什么意思?

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④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谁能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交流。

③感情朗读。

④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⑤踏步读诗或唱诗。

4、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朗读古诗:

1、课件以下两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无论以什么送别,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这些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五、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以 歌声

  酒 送别

  心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