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级教案

30课《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本文已影响 6.34K人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0课《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下面反思一下课堂教学的情况:

一、猜谜语入,整体感知课文

为了吸引学生兴趣,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猜谜语活动。接着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从而让学生明白课文要日讲的主角就是“水”。本节课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我是什么》这篇科学短文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难为易。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看课件理解各种云:“白云”、“乌云”和“霞”。学习第二自然段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时,通过看课件给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落”“打”“飘”用词的准确性。学习第三自然段可利用课件展示“平静的池水、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第四自然段是让学生了解水“温和与暴躁”的不同性格,尤其是它有危害人类的一面,应该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认识,他们因年龄和生活环境的局限无法看到的实景,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现。如,灌溉农田的情景、水电站、洪水爆发等录像资料。

三、不足之处

1、四人小组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在四人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时,很多学生之顾着分任务,而不是在朗读,浪费了读书的时间。看来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我应该在平时更加注重培养组长的指挥能力,让学生明确任务,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合作交流。

2、学生的朗读不到位。这个问题得在平时的课堂中解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要加强自身的修养,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